新加坡學者:印度若想融入全球供應鏈,就得融入中國香港新聞網10月23日電 “世界不再受西方文明支配,事實上西方正在失去世界。”當地時間10月22日,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在新德里電視台(NDTV)主辦的媒體活動上表示,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馬凱碩將金磚國家稱作“日出俱樂部”,曾主宰世界的七國集團(G7)則淪為“日落俱樂部”。他在提及聯合國改革問題時重申,英國應當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位讓給印度,因為否決權是為“今日強國”而非“昨日強國”準備的。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通視資料圖片 “七國集團如今不如金磚了” 據觀察者網報道,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早前透露,中印兩國已就邊境地區有關問題達成協議。馬凱碩將此形容為中印關係的重大突破。 他緊接著提到,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正走向新的秩序:多元文明、多極化、多邊。 “世界不再受西方文明支配,事實上西方正在失去世界。”馬凱碩說,中國和印度同屬的金磚國家是一個“日出俱樂部”,每個人都想加入金磚。相比之下,曾經主宰世界的七國集團已淪為“日落俱樂部”,其權力和影響力在減弱,國民生產總值(GNP)在全球的佔比也在下滑。 “在本世紀初,七國集團的經濟體量比金磚國家大得多,現在很明顯,不如金磚了。”他說。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18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發表講話時,也提到了金磚國家與七國集團經濟規模的變化。 普京在講話中提到,1992年,G7佔全球GDP的45.5%,後來組成金磚國家的五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佔16.7%,但到了2023年,金磚國家佔比達到37.4%,G7僅佔29.3%,這種差距正在擴大而且將繼續擴大。 “這一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是完全合乎邏輯的。”普京表示,過去10年,金磚國家GDP增量佔全球40%以上。到2024年底,金磚國家預計平均增長4%,這超過了G7的1.7%和預計為3.2%的全球平均水平。 “印度若想融入全球供應鏈,就得融入中國” 馬凱碩在講話中著重強調了全球南方國家特別是亞洲的崛起。他說,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是更廣泛的亞洲崛起的一部分。 “2000年的時候,日本經濟規模是東盟的八倍,現在只比東盟大1.3倍了。等到了2030年,東盟的經濟規模將超過日本——這個本世紀初曾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他說,“所以,世界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轉變。中國和印度都希望與東盟密切合作,這就是亞洲的廣泛崛起。” 馬凱碩認為,印度需要進一步開放經濟,融入全球供應鏈。但若想融入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仍需要在某種程度上融入中國,因為有很多元器件還是來自中國。 “大多數製造業來自中國和東盟等東亞國家。印度必須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其他貿易機制等倡議,以融入供應鏈。與中國的聯繫將繼續存在。” 馬凱碩還再次提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問題。 他說,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應掌握在“今日強國”手里,而非“昨日強國”,這也是為何德國和日本沒有獲得否決權的原因。 “相似的,現在是時候改變‘今日強國’的構成了,而印度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的強國之一,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五。” “相比之下,英國的經濟實力正在下滑,很可能會跌出世界十大經濟體行列。很明顯,英國已經失去了在世界舞台發揮影響的能力,”他說。 馬凱碩上月(9月)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採訪時也曾表示,世界秩序正在發生結構性調整,歐洲應該接受經濟地位下滑的現實,學會與亞洲國家分享權力。他建議英國是時候把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印度了,因為否決權不是為“昨日強國”準備的,英國再也無法建立“日不落”帝國,經濟體量“永遠無法”躋身世界前五了。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他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作為長期關注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應對疫情、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讚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為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 馬凱碩還多次呼籲美國加強對華接觸,因為遏制中國的手段是行不通的。 他今年6月在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ECSSR)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他說,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制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并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并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 他提議美國放棄遏制戰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够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完) 【編輯:胡雪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