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年終盤點:美國加力加速打壓中國 明年將有何變化

分享到:
2024-12-21 15:0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21日電 近年來,美國單方面發動對華貿易戰,瘋狂圍堵中國高科技產業,頻繁推出涉華法案。隨著美國總統拜登任期進入倒計時,受訪學者指出,美國加速加力打壓中國。而在即將展開的“特朗普2.0”時代,亦有分析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料將呈現四個新變化。

關稅政策加碼

執政四年來,拜登政府不僅絲毫沒推翻特朗普政府時期高額的對華關稅政策,反而儘管面對國內外強烈反對聲,還大幅加徵關稅。

儘管美國上屆政府啟動對華301調查並對華加徵關稅,已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世貿規則,但拜登政府仍濫用相關條款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有關對華加徵“301關稅”進一步行動的最終決定,確定大幅上調中國產太陽能電池、半導體、鋼鋁、電動汽車電池等產品的進口關稅。今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宣佈對自中國進口的鎢製品、多晶矽等產品加徵301關稅,明年1月1日開始生效。

有分析指出,當初特朗普無視共識與中國展開的貿易對抗,成為拜登的政策基礎,同時他還把焦點放在半導體等對美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行業上。

資料圖片 圖源:新華社

 “小院高牆”對華進行科技封鎖

近年美國政府持續推行具有針對性的“小院高牆”科技打壓策略。拜登政府不斷加強對技術出口管制,試圖圍堵中國產業發展,其中半導體一直是焦點。今年12月初,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展開三年內的第三次打擊行動,還限制對140家公司的出口。不過,在美國加大芯片制裁之時,中國半導體出口破萬億,凸顯美國圍堵失敗。

美國政府還濫用所謂“實體清單”等方式,定向打擊中國科技企業。就在美國政權更迭的最後時刻,拜登政府12月再次沿用“實體清單”出口管制的手段,將136家中國公司加入其中,幾乎清一色來自半導體行業。

而早在今年4月,就有報道指出,在拜登執政期間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和個人數量,已經超越美國歷屆政府。媒體評論稱,這一“里程碑”體現了美國越來越多利用經濟工具來實現外交政策目標。

此外,美國政府還限制資本對華投資。歷經一年多審議,拜登政府正式敲定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領域限制向中國投資的規定,新規將從明年1月起生效。

即使任期將結束,拜登仍緊盯中國芯片,外媒透露,拜登政府正准備對中國生產的舊型號半導體進行貿易調查,制止美國市場過度依賴這些“很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產品。媒體稱,這將是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和相關產品加征關稅、收緊限制的前兆。

涉華法案眾多

今年9月,美國國會“中國周” 揭開序幕,鷹派議員積極推動一系列涉華法案。據悉,短短七天內,共28項涉及中國的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包括禁用中國特定廠商的無人機、電池,限制與中國特定生物公司往來等。

據統計,在本屆國會的兩年會期當中,大約有700項與中國相關的立法被提出。儘管絕大多數法案未能通過,但自去年以來,其中78項已成為法律。分析稱,相關立法數量的激增凸顯了美國政壇主流氣候,即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是政治上的權宜之策。

美國國會參議院12月18日還表決通過總額約8950億美元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這項長達1800多頁的法案,107次提到中國。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聲稱,將“如激光般聚焦”應對所謂“來自中國的威脅”。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日前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拜登政府執政時期非但沒有放寬特朗普時期的一些對華措施,反而加大力度,採取“小院高牆”政策,試圖在貿易和科技上打壓中國,特別是美國大選結束後,拜登政府加速加力為中美合作製造障礙。不過,從中國出口表現以及科技發展數據可以看出,拜登政府旨在遏制中國的政策並未成功,反而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特朗普2.0”時代政策走向

特朗普重返白宮將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此前,特朗普曾妄言要在明年1月就職後,打響新一輪“關稅戰”,包括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關稅。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預計,“特朗普2.0”時代,美國對華政策料將有四個新變化,包括對華再打“關稅牌”、在科技領域搞“大院高牆”、對中美對話交流“踩煞車”、“縮水”兩國合作。

不過,劉瀾昌預計,由於特朗普急需擺平美國國內問題,同時又要應對俄烏以及中東兩大戰場,可能會將對華問題往後放,至少在其就職半年內,預計不會有太大動作。(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