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對華表態積極 專家:實際行動有待觀察香港中通社3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彥洲)3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接受一檔播客節目採訪時談及中印關係並作出積極表述,引發中印輿論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7日對此表示贊賞。有專家表示,不僅要看莫迪是怎麼說的,更重要的是看印度是怎麼做的。 印度總理莫迪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莫迪說,印中兩國歷史悠久,深刻的文化連結讓兩國關係保持穩固,“如果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印中關係,兩國之間沒有真正的衝突,雙方一直在相互學習和理解對方”。莫迪舉例說,起源於印度的佛教文化曾在中國流行,兩個文明在歷史上對人類文明發展都作出重要貢獻。莫迪表示,兩國在未來仍將穩固健康地發展。“任何兩個鄰國都會時常有意見分歧。即使在一個家庭中,也並非事事完美。但我們的重點是要確保分歧不會發展為爭端。” 莫迪承認,印中因邊境爭端造成了兩國關係的緊張,但近一段時間雙方正在努力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印中兩國間的)信任、熱情和能量的恢復緩慢但一定會發生。不過,當然,這要花點時間,畢竟兩國關係經歷了5年的挫折。”莫迪強調,印中關係發展不僅有利於雙方,也對全球穩定和繁榮意義重大。他強調:“兩國間的競爭不是一件壞事,但它不應當轉變為衝突。” 而在3月17日在接受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提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莫迪總理近日就中印關係作出積極表態,我們對此表示贊賞。 印度輿論高度關注莫迪展露的積極對華態度,以及中方對此的反饋。《印度斯坦時報》關注莫迪“對話代替爭端”的表述,介紹了兩國在邊境實現脫離接觸,以及雙方領導人會晤的背景,還報道了中方“龍象共舞”的表述。《印度快報》則引述專家評論稱,中印關係的內涵遠超邊境衝突,恢復對話將有利於雙方在競爭與合作中避免誤判、減少對抗。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18日向香港中通社表示,莫迪說這種話已經不是第一次,莫迪在中印關係方面的表態是比較積極,即使在2020年6月發生加勒萬河谷衝突之後,莫迪當時在議會中的講話態度,對中國還是非常客觀。 劉宗義解釋說,內部因素就是從去年10月份中印兩國就邊境問題達成了協議,然後在喀山舉行了中印兩國領導人的正式會晤,兩國關係開始回暖,但是過程中並不是特別順利。實際上雙邊關係在一些問題上處於一種停滯和膠著的狀態。印度的對華政策中有很多不積極的方面,比如說,一個是印度對華簽證;還有恢復中印直航問題;第三個是加強智庫和人文交流。雖然印度說的很好,但都沒有實質性的行動,印國內的一些部門出於各種考慮,沒有切實執行莫迪的命令,或者也有可能就是說莫迪和下屬在“唱雙簧”,說一套做一套。所以中方現在不僅要看莫迪的表態,關鍵是要把一些事情真正的落到實處,雙方才能够真正的相向而行。未來的中印關係的走向還有待觀察。 他指出,國際方面,因為莫迪2月份訪問了美國,特朗普對莫迪的要求就是讓印度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充當遏制中俄的“棋子”,像日本一樣的角色,圍堵遏制和打壓中國。而莫迪最近的公開表態,就是要做個姿態,向印度國內表明他要執行所謂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要保持印度所謂的“戰略自主”,在中美之間保持適度的平衡。(完) 【編輯:林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