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拜登設立“美國制造辦公室”,能起多大作用?

分享到:
2021-01-27 16:36 | 稿件來源:新京報

【字號:

  拜登政府貫徹“買美國貨”本身難度不大,但想借此促使美國“去虛向實”,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地時間1月25日,上任僅5天的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關於確保未來由美國工人在美國制造的行政令》,這被視作發出了“買美國貨”的行政命令。

  嚴格來說,這項行政命令僅涉及美國聯邦政府層面的采購,“聯邦采購應確保采購‘美國制造’產品”,美國聯邦政府“應在可能情況下,從可幫助美國企業獲得戰略性競爭優勢,並促進美國人充分就業層面上,采購美國商品、產品、材料和服務”。

  具體細則包括,在管理及預算辦公室(OMB)編制下建立“美國制造辦公室”,其負責人由OMB的主任任命;制訂更嚴格的措施,排除“例外選項”,迫使聯邦機構更難規避“購買美國貨”法案要求;確保美國中小型企業可更方便地獲得聯邦政府競標合同所需信息;推動“負責任和透明的采購政策”落實等。

  “推動聯邦采購‘買美國貨’”,是拜登團隊及民主黨提出的核心競選綱領之一,也是兩黨在“特朗普時代”開啟以來為數不多的能凝聚共識的重大課題。

  正因如此,拜登才會在上任第一周就推出這項行政命令,以顯示“兩黨團結”的新作風,和“言出必踐”的政治誠信度。

  然而,對拜登政府這樣大張旗鼓的陣仗,不少專家卻冷眼旁觀,認為這只不過是“說大話,使小錢”。

  “大話”與“小錢”

  市場分析人士金伯利·亞當斯指出,4年前的特朗普政府也發布過“買美國貨”行政命令,如果把新版行政命令中的“拜登”置換為“特朗普”,會發現幾無不同之處。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斯科特·米勒則評價稱,類似的行政命令幾乎每隔4年就出爐一個,以顯示新的聯邦政府和總統“關註美國產品市場競爭力”“關心美國人就業”。但真實情況又是如何?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每年商品及服務采購總額為6000億美元,“其中非美國制造的比率,不過區區5%”。

  在前述區區5%的“非美國制造”采購比率中,絕大多數是根據歷年通過的“豁免法例”,以美國本土無類似產品,或是美國制造的類似產品價格過於昂貴,如果拘泥“必須美國制造”會導致聯邦政府采購成本大幅擡高等理由,選擇了“非美國制造”。

  更有人一針見血地點出,《購買美國貨法令》是小羅斯福政府1933年就推出並生效的,至今已有近90年的漫長執行歷史。“能落實的早已落實,未落實的要麽無法落實、要麽明顯不劃算”,但包括特朗普和拜登在內,21世紀歷屆美國聯邦政府暨總統都要折騰一個新版“買美國貨”行政命令,無非想證明自己才是“最關心美國制造業”“最關心美國就業”的一屆聯邦政府和總統,如此而已。

  拜登政府對“美國制造”進行更嚴格界定

  值得註意的是,拜登政府力圖責成OMB以及“美國制造辦公室”,更明確地為“何為‘美國制造’”制訂更苛刻的標準,將“註水美國制造”摒棄在聯邦采購之外。

  根據現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美國制造的定義,“美國制造”實際上分為“亞美利加制造”、“美利堅合眾國制造”和“美利堅合眾國組裝”三大類。

  其中只有在美國總裝、美國原材料和零部件比例不低於60%的產品,才能稱為“美利堅合眾國制造”。“亞美利加制造”只要原材料和總裝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境內即可,“美利堅合眾國組裝”則只需總裝在美國境內即可,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來自美國以外。

  拜登最新行政命令並不會改變“美國制造”的定義,或攘奪FTC制訂、修改和解釋上述定義的權力,而是授權OMB及“美國制造辦公室”更嚴格地執行“非美國制造不采購”的原則。

  具體說,首先將“亞美利加制造”和“美利堅合眾國組裝”產品摒棄在聯邦采購之外,僅采購“美利堅合眾國制造”的產品。其次,甄別及篩選各種允許的“豁免特例”,將原本就只剩5%的“非美國制造”比例進一步壓縮。

  在OMB下專設“美國制造辦公室”的目的,是提高甄別效率,避免聯邦政府內其他行政部門或國會的插手和掣肘。

  真能借此實現“國貨自強”?

  問題是,這樣做對提振目前占美國GDP比重不過12%的美國制造業,究竟有多少實質性幫助?

  和此前歷屆聯邦政府上任之初的類似行政命令一樣,此舉只能約束聯邦政府采購,而無法約束地方政府采購,更不能左右龐大的美國市場和消費者的商業行為。

  盡管在2020大選年,部分“自帶戲份”的美國商業巨頭推出了諸如“振興國貨”的噱頭,但並未在市場層面引發廣泛附和。正如很多消費者在網絡社交平臺所言,“錢是我們自己的,當然會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商品”,現在“美國制造”,在許多領域都處於“性價比不高”一欄。

  此前有人指出,推動美國“國貨自強”的唯一出路,就是盡可能將產業鏈中絕大多數環節留在或拉回美國。對此特朗普采用了“硬來”的手段,而拜登似乎更傾向於“引誘”。但不論“硬來”或“引誘”,可能都是緣木求魚,因為產業鏈上下遊配套、勞動力成本、全球市場戰略等,都不支持大量跨國企業將如此多的產業鏈環節放在美國本土。

  如今,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和第一大貿易體,而越來越多貿易夥伴也對美國“只想占便宜、不想對等交換”的貿易原則嘖有煩言。“國貨自強”意味著繼續並強化這一單邊貿易原則,勢必遭到強烈抵制。

  連日來,與拜登團隊進行接觸的外國政府,如加拿大、法國等,都對拜登政府試圖在貿易保護主義領域延續特朗普時代政策的傾向,表現出明顯的警惕甚至不滿。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強推“2021版行政命令”,能實質性壓縮的主要是此前“豁免特例”所包含的那5%。這5%的“豁免特例”,要麽是美國自己造不了的,要麽是“美國制造”報價貴得實在離譜的。

  概言之,拜登政府貫徹“2021版行政命令”本身難度並不大,但借此促使產業鏈早已杠桿化、空洞化的美國“去虛向實”,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視頻

更 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