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一口氣提名9個大使,美媒曝駐華大使人選趕在上任100天這一關鍵時間點之前,拜登4月15日一口氣宣布了9名駐外大使的提名意向,以及美國聯邦的外交部門——國務院中7個關鍵職位的人選意向。 這9個人選中不包括駐華大使。中美關係是拜登政府公認的“最重要的外交關係”,雖然美媒多次曝料駐華大使人選,但拜登依然遲遲不定。 然而在拜登大規模提名的同一天,美國新興網媒Axios爆料,拜登即將確認駐華大使的人選為職業外交官尼古拉斯·伯恩斯(Nick Burns),他已進入終審階段。 美國白宮官網15日發布公告稱,拜登宣布9名職業外交官擔任大使的提名意向,讓他們“在世界舞台上代表美國”。這9人分別是: 小拉里·安德烈(Larry Edward André, Jr。)–駐索馬里聯邦共和國大使 伊麗莎白·奧賓(Elizabeth Moore Aubin)–駐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 史蒂文·邦迪(Steven C. Bondy)–駐巴林王國大使 瑪麗亞·布魯爾(Maria E. Brewer)–駐萊索托王國大使 馬克·埃文斯·納珀(Marc Evans Knapper)–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 克里斯托弗·拉莫拉(Christopher John Lamora)–駐喀麥隆共和國大使 圖林那波·穆辛基(Tulinabo S. Mushingi)–駐安哥拉共和國和聖多美與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大使 邁克爾·雷諾(Michael Raynor)–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兼任幾內亞比紹共和國大使 尤金·揚(Eugene S. Young)–駐剛果共和國大使 ![]() 觀察者網查看9人簡歷發現,這幾人都是美國國務院下屬的資深駐外事務處(Senior Foreign Service)的職業成員,且目前都在美國的駐外機構或者國務院任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5日評論稱,“拜登的選擇或傳遞出一個信號,即拜登正在擺脫對於特朗普政府時期被提名的政客的依賴。此前,拜登承諾重用職業外交官。” 一位拜登政府自身官員對CNN稱,比起特朗普,拜登政府計劃提高職業外交官員的比例。 此外,白宮同日的公告稱,拜登宣布幾名國務院核心領導官員的提名意向。 這7個職位包括外交事務總幹事和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國務院6個事務部門的助理秘書。 其中,拜登有意提名瑪西婭·貝尼卡特(Marcia Bernicat)擔任國務院外交事務總幹事和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她也是資深駐外事務處的職業成員,在奧巴馬時期被提名為國務院外交事務處處長並擔任至今。 中國是競爭者、對手還是敵人?這是去年總統競選的辯題,至今美國官方尚未給出明確定義。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美國視掘起的中國為“最大的威脅與挑戰”。 關於駐華大使的選擇,拜登遲遲沒有敲定。但是,美媒Axios於16日曝料稱,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職業外交官尼古拉斯·伯恩斯是拜登的駐華大使意向人選,目前正在終審階段。 但不得不提的是,在駐華大使這一重要提名上,美國媒體反復猜測。 在拜登就任前,“政客”網站就曾爆料他考慮提名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擔任美國駐華大使,但後者最終擔任交通部長。後來,《好萊塢報道》去年年底曝料拜登可能會任命迪士尼執行董事長鮑勃·艾格(Bob Iger)。彭博社又於2月爆料,拜登會提名伯恩斯,或者前芝加哥市長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 所以這是伯恩斯第二次被曝料出任駐華大使了。 Axios稱,拜登政府人員一致同意,美中關係將拜登任期內是最重要的議題。無論是貿易還是台灣問題上,(一旦做錯決定)風險很高。伯恩斯很可能是近幾個星期內最早得到提名的外交官之一。 伯恩斯是哈佛大學教授,曾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其外交服務生涯中擔任過的最高職位,是小布什總統時期的政治事務國務副部長(undersecretary of state for political affairs)。 “把伯恩斯送到北京,拜登將表明他傾向於經驗豐富的外交官,而不是一位‘高能’政客(high-wattage politician)。”Axios稱。 據報道,拜登還考慮過提名前美國貿易代表夏琳·巴爾謝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任駐華大使。她曾就職於克林頓總統的內閣,在中國加入世貿期間負責與中國的協商協調工作。 Axios分析稱,隨著拜登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對中國高度關注,下一任大使的工作可能更多是實施政策,而不是制定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