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進入超高齡社會 台灣瞄準“壯世代”再學習就業 香港中通社1月9日電 題:進入超高齡社會 台灣瞄準“壯世代”再學習就業
香港中通社記者 程敏璇 台灣2025年將迎來“超高齡社會”,台立法機構1月7日三讀通過“壯世代政策及產業發展促進法”,以期減輕年輕世代負擔。 據“壯促法”條例,“壯世代”是指55歲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和意願的民眾。條文明定,“壯促法”自2026年1月1日施行,當局應該積極推動、輔導“壯世代”產業發展,並於就業、醫療、教育、數位、文化、觀光等方向著力,並每年公佈“壯世代”相關統計資料。 台灣當局“國發會”此前公佈2024年至2027年人口推估,示警台灣總人口2070年將下滑至1497萬人,相較2024年度大減36%;並且撫養壓力沉重,屆時每一位青壯年人口需要撫養一名老年人。台灣人口紅利(即台灣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佔總人口三分之二,且撫養比低於50%)也將於2028年消失。 推動該法案的台灣民眾黨立委吳春城表示,根據“國發會”的報告,“高齡化”與“少子化”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台灣今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再過10年將有一半人口超過50歲,屆時消費市場萎縮、稅收基數減少、年輕人撫養比飆高,各種社會問題迫在眉睫,並且已經成為嚴重安全危機。 為了促進“壯世代”再學習,台教育部門6日宣佈啟動“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劃”,全台38所高校聯合產業界及民間組織,量身打造AI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健康營養等課程,修讀期限最長10年,最終可取得學士學位,通過讓“壯世代”再度學習,有機會再次進入職場。台“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說明,學生完成專長領域課程後,由教育部門頒發學分學程證書,如再完成畢業學分,則由學校頒發學士學位。台“教育部”預計第一年可招收1500到2000名學生。 台當局為推動55歲上“壯世代”再就業,針對離職3個月以上且年滿55歲,或45歲以上依法退休者提供就業獎勵,同時鼓勵雇主優化職場環境,吸引更多“壯世代”重返工作崗位。據台灣“勞動部”最新統計,2023年台灣55歲以上就業人數約214萬,主要從事製造業、批發及零售、農林漁牧、營建工程及住宿與餐飲業。其中55歲至59歲就業人數105萬人,就業率僅59.67%。 台大學者辛炳隆表示,目前包括“壯世代”在內的中高齡及高齡族群,大多從事較為低薪的服務業,這些族群就算就業,工作質量也不佳。他建議當局應想辦法為“壯世代”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另外,相關規定已明文禁止年齡就業歧視並設有罰則,但真正被處罰的企業少之又少,當局應確實執法,否則只靠“壯促法”難以解決年齡歧視問題。 將資源挹注在“壯世代”中,也引發“世代正義”的討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許甘霖則認為,“壯世代”算是掌握台灣財富的一代,跟年輕一輩所謂的“崩世代”有很大落差,後者不婚不生才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社會因素,應該把公共資源挹注在“崩世代”才比較實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