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中國兩會)創新鏈對接產業鏈 中國各地科創“打法”多元

分享到:
2025-03-07 10:50 |

【字號: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創新鏈對接產業鏈 中國各地科創“打法”多元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下午參加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談及“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話題。該話題連日來在中國兩會輿論場上引發熱議。

  受訪的內地學者及科創人士指出,雙鏈(創新鏈、產業鏈)無縫對接包括產業需求在創新端找到相應團隊來解決,也包括創新成果能够無縫導入到產業端。產業科技創新走在前列的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打法”。

  江蘇:企業老總兼任重點實驗室主任

  江蘇的區域創新能力位居中國前列,近幾年聚焦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其2024年成績單顯示,新獲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4個,累計14個,總數中國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711家、累計達2215家,均居中國第一。

  剛從江蘇調研回來的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治分享了他的觀察:江蘇各地已形成“產研密切耦合、梯次融合共進”的創新生態。

  密切到什麼程度?中國光伏產業領軍企業、江蘇光伏產業的鏈主企業天合光能是一個透視樣本。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同時兼任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去年兩會,習近平參加江蘇團審議時,高紀凡曾介紹自己的企業“通過和大學聯合建設,打通基礎研究、前沿研究、應用研究”。

  據今年他帶來的最新消息,目前該實驗室煥新升級,面積擴大,且與大學又共建了校企聯合實驗室,推動新一代光伏技術研究。

  “由企業和市場主動引領,由科研院所和高校積極支撐,共同發力、正向反饋、螺旋上升,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李治認為,這種“市場出題、企業接題、院校答題”的創新生態是一種良性循環。

  浙江:“最懂科學家”的孵化器保駕護航

  從創新端到產業端,從實驗室到生產線,這中間隔著多遠的距離?

  全球範圍來看,科學家創業的成功率都僅是個位數,因此有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的說法。

  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下稱杭光所)所長兼科技企業富加鎵業創始人齊紅基認為:“這是從一顆原始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距離。特別需要有一個環節,能幫助種子孵化成苗。”

  定位為新型研發機構、成果轉化平台的杭光所,扮演給科研項目“扶上馬、送一程”的角色,致力於成為“最懂科學家”的孵化器。

  成立五年,累計孵育項目60餘個、企業50餘家,孵育企業中18家完成高質量A輪融資,實現3~25倍的估值增長,累計吸引外部社會資本超過25億元人民幣,孵育企業總估值超過250億元。齊紅基自身的氧化鎵(第四代半導體材料)項目,也受益於此平台實現成果轉化。

  齊紅基說,“最懂科學家”的孵化器,既對接科研人員訴求,也對接投資機構訴求,紓解投資機構和科研人員之間常見的信任問題,為科研人員辦理不擅長的投融資服務等專業事項,最終促成耐心資本與硬科技項目無縫對接。

  這樣的孵化器正在浙江不斷湧現。在6日的浙江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長劉捷強調,“完善高校+平台+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機制”,產業孵化器等平台“正在加速落地發揮作用”。(完)

視頻

更 多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