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港股首季累升15.3% 融資規模創三年新高

分享到:
2025-04-02 19:08 |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2日電 題:港股首季累升15.3%  融資規模創三年新高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今年首季香港新股市場集資排名穩守全球第四位!香港首季錄得15隻新股,集資約182億港元,分別按年增長25%及2.87倍。分析指,隨着內地加快審批境外上市申請,吸引獨角獸企業回歸,香港IPO規模或翻倍。

  股票發行看市場氣氛和整體流動性,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帶動港股牛市,恆指由今年1月13日低見18671點,升至3月19日高見24874點,大升逾33%。總結首季,恆指累升3059點或15.3%,國指累升16.8%,由多個新經濟股組成的科指,升達20.7%。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2日發表報告指,今年首季主板新股首日平均回報率為42.5%,高於去年的27.7%;平均融資規模按年躍升210%至12.1億港元水平,創三年高。

  中國證監會早前公佈“惠港5招”,明確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隨著境外上市備案審批加快,“先A後H”正成為主流。

  近日,三隻松鼠、宇信科技、賽力斯等A股上市公司相繼公告擬發行H股在港上市;排隊港股IPO的企業中,寧德時代、恒瑞醫藥、藍思科技等16家企業都在A股市場上市。事實上,中資企業的市值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81%,香港與內地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機制覆蓋港股92%的成交額。

  德勤報告預測,香港今年將迎來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內地龍頭企業、科技公司尤其是AI行業,以及醫療醫藥公司。全年料有80隻新股,集資規模有望達1500億港元,有力爭取新股市場三甲。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內地企業出海需求加大,而香港資本市場最友善。目前去美國上市的內地企業都是小規模企業,龍頭企業會憂慮關注度太高,而且科技及人工智能類股會更加小心,因此選擇來香港,很多公司即便在美國上市之後也會到港二次上市。

  同時,港交所不斷優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包括優化上市審批、降低雙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門檻,並拓展與東盟、中東地區證券交易所合作,特區政府則大力引進重點企業、家族辦公室。歐振興相信,將吸引更多不同司法權區、不同行業公司來港集資。

  彭博研究分析,市場擔憂美國經濟放緩之際,外國投資者重燃對境外上市中資股的興趣,香港市場料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完)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