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香港9月15日報章社評:因應輸入風險 調整檢疫安排

分享到:
2022-09-15 10:3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15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15日針對調整檢疫安排、“通關”救經濟、《台灣政策法案》等時事發表社評。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疫情有回落跡象,社會要求政府放寬來港檢疫要求的聲音再起,希望盡早對外通關,加速恢複社會活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香港商報》時評:因應輸入風險 調整檢疫安排

時評指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每天確診個案在萬宗左右徘徊,近期重回四位數,且連續三日低於8000宗。專家指,過去數周,Omicron BA.4或BA.5變異病毒株的確診個案急跌,反映病毒傳播減慢,按照7天平均數,疫情應已於9日見頂,然後徐徐回落。實際數據顯示,這一波疫情對公共醫療系統并未構成太大壓力,對市民的安全威脅大致可控,這是可見的事實。因此,香港也有了更多的空間和條件考慮再放寬入境檢疫限制,以更大的程度對外開關。

香港中通社圖片

深圳居民在社交平台“小紅書”聲稱,自己沒有接種新冠疫苗,也沒有豁免證明,但透過“來港易”機制抵達香港後,成功申請獲發“臨時疫苗通行證”,可自由出入於受限制的公共場所,包括食肆。

《星島日報》社論:全盤檢視入境防疫 簡化核酸檢測要求

社論指出,防疫政策未能一視同仁,當局已表明將會因應疫情實際情況作出修正,是與時并進做法,但檢視與旅游相關防疫政策不應以“擠牙膏”式進行,而應作一次過大檢視,以便捷入境旅客為先,才能保住本港聯通國際的角色。

香港中通社圖片

疫情拖累加上外圍經濟環境差,對香港經濟民生的負面影響日益浮現。近日二手樓出現“劈價潮”,一些樓盤的成交價跌至四年前,仿佛時光倒流;恒生指數14日失守19000點,市民身家一再“縮水”;實體經濟掙扎求存,店鋪關門結業的消息不斷。

《大公報》社評:認清主次關係 權衡輕重緩急

社評指出,為了救經濟,商界人士敦促特區政府盡快與國際通關,也有政黨建議特區政府加碼支持中小企業。特區政府應認真聆聽市民的聲音,更要分清發展經濟的主次關係,唯其如此,才能在紛繁變局中看準方向,在驚濤駭浪中奮力前行。

香港中通社圖片

2019年社會事件被捕學生累計逾4000人,定罪者數以百計,事過境遷,部分人已服刑期滿重投社會,卻發現無論昇學或就業皆有困難。

《明報》社評:反修例案青年有悔意 重投社會應給予機會

社評指出,懲教制度的存在,目的不僅是懲,更重要是教,幫助在囚者重返正途。這兩年,香港社會大致回複穩定,惟偶爾仍傳出有人因藏有武器或化學物料企圖製造炸彈被捕的消息,社會需要居安思危,警惕極端主義暴力,然而極小撮人對暴力執迷不悟,不應該影響社會人士以包容態度,重新接納那些明白今是而昨非的反修例案件釋囚,尤其是受到唆擺鼓動而犯法的年輕人。

香港中通社圖片

美國民主黨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今年四月曾率團訪台,返美後與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台灣政策法案》,他們形容該法案是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重構。

《信報》社評:《台灣政策法案》為中美關係再投炸彈

社評指出,《台灣政策法案》之所以產生不安,原因是台灣的地位有機會被提昇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法案建議提供四十五億美元軍事外援資金。所謂“主要非北約盟友”,是美國政府指定與美軍有戰略合作關係但不是北約成員的國家(或地區),可獲美國授予額外的軍事和金融援助。日本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已納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台灣若然得此待遇,在山姆大叔眼中的重要性即可比照日本。(完)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