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月26日報章社評:放寬檢測開通更多口岸促進經濟民生復常香港新聞網1月26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1月26日針對香港入境內地放寬檢測並開通更多口岸、下月公佈財政預算案、中美關係等時事發表評論。 香港中通社圖片 農曆新年公眾假期昨日結束,大批在內地度歲的香港市民回港。部分市民反映,春節期間在內地預約核酸檢測並不容易,期望盡快取消回港檢測要求。 香港《文匯報》發表社評:放寬檢測開通更多口岸促進香港經濟民生復常 社評指出,香港恢復與內地首階段復常通關以來,整體疫情和輸入個案持續回落,對香港公共衞生和醫療體系沒有帶來不良影響,專家因此認同,往來兩地的核酸檢測可改為快測甚或豁免檢測。各界希望特區政府盡快與內地磋商推動第二階段復常通關,包括取消核酸檢測要求和過關配額,開通更多通關口岸,方便兩地人員往來,更有效促進香港各行各業迅速復甦。 香港中通社圖片 街頭熙熙攘攘,廟宇人聲鼎沸,商場人流不息,食肆熱鬧非凡……兔年春節,隨處可見香港復常的濃烈氣息,新界圍村復辦盆菜宴。 香港《大公報》發表社評:盆菜宴復辦喜洋洋團結奮鬥譜新篇 社評指出,是“香港回來了”的又一標誌,全村人圍坐食盆菜,這不僅是傳統習俗的傳承,更是社會包容共濟的象徵,寄託着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冀。新的一年,香港需要在團結中凝聚強大合力,譜寫新篇章。 《香港商報》發表時評:兔年生機勃勃 加速復常復蘇 社評指出,甫入兔年,香港一片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受惠疫情退卻,香港有條件推動復常及通關。而受惠復常及通關,加上傳統春節效應,市面也恢復了興旺,市民亦可放心消費娛樂、與親友團聚。兔年有個好開始,帶來好兆頭。展望“後疫情”時期,香港必須做好“興”字文章,加速推動復常和復蘇,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早日重回正軌、更上層樓。 香港中通社圖片 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底發表,但多個政黨連日發聲促請政府再派發電子消費券,引起社會關注。 香港《星島日報》:消費券勿恆常化 博掌聲非派糖理由 社論指出,再派消費券,市民變相多了錢消費,政黨為博得掌聲樂於支持,但此舉卻可能令消費券常態化,破壞理財哲學,尤其本年度財赤驚人,財政儲備持續縮水,難以支撐消費券恆常化。然而經濟復甦需時,當局在平衡財政壓力下,今年可能有需要再派消費券,但須削減金額,並優化其用途,務求起到刺激本地消費,提振經濟作用。 過年前,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副總理劉鶴,在瑞士與美國財長耶倫會晤3小時,雙方形容會晤專業、務實、坦誠、富建設性,會後美國財政部宣布將於下月派團訪華,為耶倫訪華做準備。 《明報》發表社評:中美關係現小陽春 防倒春寒風高浪急 社評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報將於正月十五前後訪華,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訪華的最高級美方官員。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拜登在印尼舉行峰會後,中美關係似乎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小陽春”。不過,北京必須認清,中美關係自2018年以來,已經出現了顛覆性的逆轉。今年,美國眾議院新議長訪台,對華科技封鎖和產業鏈脫鈎進一步加劇,在南海挑釁生事,都將是一定會發生之事。所以,對中美關係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更需警惕。(完) 【編輯:崔靜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