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港中大發現搭橋手術病人壞膽固醇升1度死亡風險增2.3%

分享到:
2023-04-11 11:4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1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11日公佈,中大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團隊早前進行一項回顧性研究,探討膽固醇水平如何影響病人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的長期心源性死亡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跟進期中位數長達12.5年。結果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non-HDL-C) 的增加幅度可獨立預測病人術後的長期心源性死亡風險。團隊亦計算出最佳的膽固醇水平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應分別維持於2.3mmol/l及3.2 mmol/l以下。研究詳情已於國際醫學期刊《JTCVS Open》上發表。

(左起)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主任黃鴻亮教授、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肺外科顧問醫生郭慧婷醫生及駐院醫生林諾賢醫生。

全港首個針對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病人膽固醇水平的長期研究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常見治療冠心病的外科手術。手術會在阻塞的動脈位置附近搭建血管繞道,改變血液流通的路線,從而改善心臟的血液及氧氣供應。文獻指出持續的血脂水平異常與術後的晚期心源性死亡相關,因此醫生普遍會為病人處方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以延緩術後再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或隱靜脈移植物出現阻塞,繼而觸發心肌缺血。然而,不同的國際指引對控制膽固醇水平所建議使用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強度存在差異。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兩大類。而膽固醇主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而總膽固醇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為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視為總壞膽固醇)。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主任黃鴻亮教授表示,目前香港遵循歐洲心臟病學會採用較嚴格的膽固醇水平指引(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1.8 mmol/l),但實際上能夠達到該標準的患者比例很低。因此,我們認為有需要進行一項長期研究,了解香港患者的健康狀況,評估最佳的血脂控制水平,以及哪種血脂成分對長期健康的影響最大。這是全港首個針對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病人膽固醇水平的長期跟進研究。

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可作獨立風險因素 評估長期心源性死亡或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大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研究團隊跟進309名於2007年至2008年間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病人,分析他們的健康狀況。研究跟進時間的中位數為12.5年。以下為研究主要發現: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作獨立因素,評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的心源性死亡風險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每上升1mmol/l 會令心源性死亡風險每年增加3%。

– 在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維持於2 mmol/l以下的病人中,97%在術後十年都沒有發生心源性死亡。反觀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超過3.2 mmol/l的病人,每10人中就有1人 (13%) 在術後十年會因心臟問題而死亡。

2.完成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應維持於3mmol/l以下,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應低於3.2 mmol/l。

3.三酸甘油脂是唯一與再度出現心臟併發症相關的血脂成分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肺外科駐院醫生林諾賢醫生說,我們的研究證明,血脂水平確實有助預測病人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的心源性死亡或心臟不良事件風險。由於最理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是維持於2.3mmol/l以下,因此我們建議病人術後需要採用較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以減低再次出現心臟問題的風險。我們亦發現很多病人未能跟隨臨床指引控制膽固醇水平,當中37.2%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未能達標。我們希望這個研究能提醒病人要持之以恆地管理自己的血脂水平。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肺外科顧問醫生郭慧婷醫生表示,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平均完成150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佔公共醫療系統病例的42%。香港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粗死亡率為全球較低的地區之一,只有1-2%。在威院及中大心胸外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2007年和2008年進行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成功實現零死亡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雖然是複雜的大型外科手術,但科學數據證明只要妥善控制膽固醇水平,絕大部分病人在術後10年內都不會因心臟原因而死亡。(完)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
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