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月17日報章社評摘要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3月17日電 香港報章3月17日就東江水供港60周年、香港AI應用普及、搶人才及小學收生等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東江對港輸水路線 圖源:香港水務署 《大公報》發表社評:飲水思源有擔當 背靠祖國謀發展 60年前,在港人面臨最嚴峻的飲水問題時,中央果斷出手,東江之水自此越山而來,香港徹底告別了“制水”時代。60年來,清澈的東江水靜靜流淌,見證着獅子山下萬家燈火的璀璨,見證着從未變過的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更見證着中央對港人的無私關愛。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國家是香港最強大的依靠,中央是香港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後盾,面對複雜變幻的國際政經形勢,香港唯有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擔當起應有的責任,才能戰勝挑戰、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文匯報》發表社評:普及AI應用 加速經濟升級轉型 香港必須在AI發展大潮中積極作為、把握機遇,切實做到讓AI成為驅動本港產業升級轉型的強勁引擎。2022年特區政府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當中包含AI的發展藍圖,如今AI發展的情況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特區政府必須盡快制訂“人工智能+”的具體落實策略,推動教育、醫療、交通和建築等行業更廣泛應用AI,鼓勵企業投入更多資源用於研發,開發更多貼近市場需要的創新產品;加強教育推廣,培養具備前沿科技素養的新一代人才,吸引更多國際一流AI企業落戶香港,打造以AI帶動創新蓬勃發展的生態圈,助力香港發展成為AI高地。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競逐新賽道 搶才不能輸 創科是香港全力競逐的新產業、新賽道,絕對不能輸;考慮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所以搶才育才首先就不能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網誌提出,除了匯聚海內外的高才專才優才來港發展,同樣重要的是大力培養本地年輕人對科技創新的興趣,要透過更好結合教育、科技與人才培育來增強人才基礎。換言之,創科賽道上要贏,必須先贏人才賽道。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有序減校應對學童減少 縮班救校有違學生利益 香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持續,令適齡學童不斷減少。當中中小學學生人數過去十年累計減少約10萬人,減幅高達14%,但同期的中小學學校數目卻未見回落,在部分新發展區還在不斷增建新校。僧多粥少之下,自然導致越來越多學校面對收生不足以至“殺校”危機。 有序減校已事在必行,當局現時的首要工作,是照顧好受影響的學生、家長的教育需求和情緒,確保相關的關校、合併和轉校安排暢順,過程中盡可能取得各個辦學團體及教育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但務必要謹記學生的利益,永遠重於教師的就業利益。(完) 【編輯:梁嘉軒】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