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打響環球股市巨震 港股後市怎麼看?香港新聞網4月7日電 (記者 徐嘉儀)美國向全球發起的關稅戰持續發酵,環球股市7日上演“黑色星期一”,道瓊工業指數、日經225指數均跌逾5%,港股恆生指數應聲急跌逾一成,創最大單日點數跌幅。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後,中方即以組合拳反制,包括對美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貿易戰升溫。港股在清明假期後開市有所反應,7日低開2119點,後失守兩萬點關口,收報19828點,跌3021點,跌幅達13.2%,為環球股市中跌幅最大。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對中通社記者分析,上周五內地和香港清明假期沒有開市,美股下跌是特朗普宣佈關稅(當地時間2日)後,兩天跌幅約3000點,這個數字假期後才在內地及香港股市反映;其次,香港沒有外匯管制,沒有“漲跌停板”機制,因此價格調整反映市場所有利好利淡消息,過往港 股波動也一直比其他市場大。 關稅戰才剛開始,港股近年跌至18000點時被投資者稱為“大底”,目前距離此區域還有約一千點;跌勢還會持續嗎? 麥萃才分析,從技術上看18000點是較強支持位,但視乎美股跌勢可能進一步下調。歷史上的美股大跌有四次:1987年股災跌41%、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破跌38%、2007年金融危機跌54%、2020年疫情跌38%,都是重大事件導致,此次美國向環球貿易伙伴征收關稅也是歷史事件,因此距離股市調整完畢仍有一段時間。港股與美股相關係數高,有下跌機會,需警惕“黑天鵝”事件。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對中通社記者表示,這段時間是全球震蕩期,短期內股市波動大,香港是細小的開放型經濟體,關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很難抵消,需視乎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但目前看到港匯升,證明有資金流入,準備下一步動作,股市亦有投資者大手“接貨”。 恒生投資股票投資主管謝德華表示,金融市場後市表現難以預測,關稅影響並未完全反映,中美等經濟體談判進展會是關鍵。他提到,內地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發展已提升至國策層面,預期關稅對內地科技股影響有限。但相信關稅會影響美國當地通脹,維持美聯儲今年減息2次、共減0.5厘的預測。 另一方面,有銀行在關稅擾動下仍上調恒指年底目標價。東亞銀行將恒指年底目標預測由24800點上調至26000點,指關注內地人工智能概念、內地服務及必需消費、內地電力及香港公用及電訊。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預料,特朗普加徵對等關稅將引起金融市場情緒反應,特區政府已有監察機制,及早識別、化解問題,以及建立較大的緩衝。(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