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逾一成港人疫後一年患精神創傷後遺症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5月25日電 香港理工大學今日(25日)公布一項混合式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12.4%的受訪者出現創傷後遺症症狀;而失業或沒有收入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較大機會出現創傷後遺症的徵狀。
該項研究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間開展,以電話訪問超過3000名市民,了解市民於疫情暴發一年後出現精神創傷的普遍程度。 在防疫措施遵從性方面,研究發現中年或以上、教育程度較高的已婚女性,較願意遵從不同的防疫措施;近46%受訪者表示願意接種新冠疫苗,當中多數擔任家庭照顧者,及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年或以上已婚男性。 研究的第二部分為定性深度訪談,藉此深入了解社會上較年長的群體面對疫情時的精神狀況,以及對接種疫苗的態度。團隊先後與31位65歲或以上長者進行訪談,當中近七成為退休人士。 研究發現,受訪長者認為新冠病毒傳染性很高,疫情下,他們大多避免外出運動,很多恒常活動亦需要暫停,大部分人感到擔心、無助、憂鬱,甚至有個別受訪長者表示沮喪。 研究團隊透過訪談了解長者對接種新冠疫苗的態度,發現他們在考慮接種疫苗時,主要受到個人經歷及身邊親友意見所影響。對新冠疫苗認知不足、文化及朋輩影響,是其中導致他們對疫苗卻步的原因。脆弱的社交網絡和缺乏家庭支援,更是他們接種疫苗的最大障礙。 帶領是次研究的理大神經心理學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強教授指出,社會朝“復常”方向發展,市民的精神健康同樣需“復常”,他呼籲社會大眾正視疫情造成的創傷後遺症徵狀,留意自己的身體、情緒、行為及社交狀況的變化,一旦出現相關徵狀而影響生活,且持續一段時間,便應向專業人士或社福機構尋求協助。 研究團隊成員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蕭婉文博士建議,社會除了須向長者提供更清晰的疫苗資訊,應投放更多資源在長者的支援網絡,特別是強化長者於疫苗接種前、後的支援,以釋除他們對接種疫苗的種種疑慮。 【編輯:李冉】
|
視頻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