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田家炳基金會慶成立40周年辦教育論壇 港校九大校長齊聚討論教育工作

分享到:
2022-12-14 11:5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14日電 為迎接成立40周年,多年來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發展的田家炳基金會,12月1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教育論壇,由田家炳基金會副主席戴希立校長擔任主持,大學校長會召集人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擔任主禮嘉賓,論壇邀請科大榮休校長、美國休士頓大學天普科學講座教授朱經武,以及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前副校長李焯芬進行兩場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後,由基金會諮議局主席、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主持,邀請包括中大校長段崇智、理大校長滕錦光、嶺大校長鄭國漢、教大校長張仁良、都大校長林群聲、城大副校長李國安、浸大副校長黃偉國、港大副校長宮鵬及科大副校長郭毅可,就香港如何培育德才兼備、具家國情懷的青年一代進行專題討論。

主持人戴希立表示,基金會一直傳承、創新田家炳先生“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的使命,感謝今日蒞臨的演講及與會嘉賓對基金會的支持。

主禮嘉賓鄭國漢校長在致詞時表示,基金會上下一心以“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為使命,致力推動教育慈善事業,不只是支持特定學校,而是促進兩岸四地教育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他又指出,基金會資助大學培訓心繫社會的國家棟樑,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他與在座嘉賓均十分感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希望未來可以繼續與基金會攜手成就更美好的未來。他祝願基金會繼續成為國家的建設力量,為國家的繁榮繼續作出貢獻。

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以視像致辭,他表示基金會在祖國學校建設、建立現代化教育強國上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港澳基金會優秀代表之一,為國家教育事業雪中送炭,對田家炳老先生及田慶先先生表示尤衷的敬佩。

第一場主題演講,由專程自美返港的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校長、美國休士頓大學天普科學講座教授朱經武,以“科學.技術.社會”為題,闡述科學、技術和人需要和諧共存才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他表示,科學發展源自對自然界真理無止境的追求,並無好壞之分,在於人類如何應用,即發展技術。“科學似乎萬能但非盡善”,他指出,希望可以繼承田家炳基金會的使命,攜手創造一個科學、技術、人和諧共存的世界。

接着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前副校長李焯芬以“從經學、到科學、到當代教育”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教育、文化差異決定了中西方的歷史前進方向,中國古代雖有不少科學發明,但教育多重待人接物,而西方經歷科學革命,物質文明得以飛躍發展。時代的變遷大大提升了社會的整體文化教育水平,改善了物質生活的水平,但也帶來了不少壓力及問題,反映科學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展望未來,人類社會需要在物質和精神文明之間平衡發展,“除了着重知識的教育,我們也需要着重人的教育,包括田老先生十分重視的家國情懷。他是一個無私的偉人,其高風亮節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需要培育像田家炳先生一樣,對社會有擔當的新一代。”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此之時香港需要德才兼備、具家國情懷的年輕一代,在現時香港教育面對種種新挑戰時,邀請本港九大院校校長通過專題討論,分享其真知灼見。

針對學校如何提升德育及價值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注重品德內涵修養培育,為未來人生路奠基,教大校長張仁良認為,價值教育從小開始效果比較好,教育大學近年也發展了不同的動畫項目,有利吸引學生由淺入深、系統地學習中華文化、道德倫理等。他又指出,家庭、學校、資訊傳播對教育學生是同等重要的,我們須共同思考如何改進三大方面。

理大校長滕錦光表示,價值觀教育對所有社會來說都十分重要,香港學生擁有國際視野之餘,仍需要增加對國家的認識。理大推行服務學習,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也推出中國歷史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都大校長林群聲指出品德教育有三大要素,包括需要全方位進行,學校須訂立核心價值,將這些價值滲透至課外活動及課程中;另外要利用資訊科技吸引同學學習;第三,身教是品德教育最重要、有效的一環,老師需要活出一個好的榜樣,才能引導學生成為應有的樣子。

身處中西文化交匯、一國兩制的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在逾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如何培養學生兼具國家文化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立足國家並放眼世界?嶺大校長鄭國漢認為,學校應給予學生了解、體驗祖國及國外文化的機會,他們才能切身反省自身的地位。特別是近年不少人只基於理想中的民主制度判斷不同地方政經制度的好壞,學生需要了解更多實際情況,以數據為根本說話。

城大副校長李國安認為,學生需要有中國文化的基本認知和底蘊,繼而可在國際化的校園環境內,與不同國籍的同學溝通之間建立正確的道德及文化觀念。雖然效果未能一時之間得知,但短期內學校也可以透過考核檢視學生有沒有建立正確觀念。

浸大副校長黃偉國也重申,學生需要多與國內外學生溝通,才能了解國情和國外的情況。他介紹了浸大推行不同活動項目,諸如義教、資助學生往內地及海外交流等,幫助學生立足祖國,面向世界。

創新科技驅動世界文明向前急速發展的同時人文關懷薰不可或缺,大學教育如何帶動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素養之結合,使兩者平衡圓融發展?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平台是兩者結合的先決條件,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思想可謂不謀而合,是一個讓經學和科學可以同時進行的平台。他又認為,我們需要加強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應對社交媒體中真假資訊紛擾的情況。

科大副校長郭毅可坦言,人文與科學不可分割,都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人工智能需要模仿人類進行價值判斷,如果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不研究人文,就無路可走。

港大副校長宮鵬分享個人體會,指出沒有科技,我們的社會只會退步,但科技也是把雙刃劍,需要小心處理。他又引用愛恩斯坦的說話,指出學校教育不能只是傳遞知識,也需要培養獨立思考、願意行動的人,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追求知識的動力,這便是文化進步的核心。

黃玉山教授總結時指,樂見各校正積極地改善教育素質。諸位校長提出的意見均反映體驗、身教都是十分重要,由生活切入,學生的家國情懷便會油然而生。其次,人類文明的方程式便是科技加人文,兩者密不可分,相信對於未來教育有一定的啟示,希望大家可以秉承田家炳先生的使命,繼續為教育制度盡一分力。(完)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