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首批“新基石研究員”誕生!港校上榜!

分享到:
2023-01-13 15:1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13日電 作為目前國內社會資金資助基礎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項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員項目”13日揭曉首期獲資助名單,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大領域的58位傑出科學家,成為首批新基石研究員。

當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旭華,獲得數學與物質科學領域的資助;香港中文大學劉仁保、香港大學張霜獲得物理領域的資助。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由科學家主導,2022年騰訊公司宣佈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成立新基石科學基金會,獨立運營,長期穩定地支持一批傑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

“新基石研究員”資助類別分為兩類:實驗類不超過500萬元人民幣每人每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元人民幣每人每年,並連續資助5年。

原始創新的每一次飛躍,都將帶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新基石研究員們,將在科學認知邊界最前沿追求真理,推動基礎研究領域不斷突破,造福全人類。“‘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在基礎研究領域一次全新嘗試,我們要支持最聰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膽大的一批人,讓他們自由探索。相信在新基石研究員中,未來一定會產生世界級的大師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如是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

“選人不選項目”,選出什麼人?

“選人不選項目”,是“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最鮮明的特色,這意味著不對獲資助的科學家設置明確的研究任務,不考核論文數量,也不限定必須拿出成果的期限。“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向研究員提供長期、穩定、靈活的資助,期待他們全力以赴,探索人類未達之境。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期獲資助名單發佈現場

首批入選的58位“新基石研究員”,正體現出項目這一鮮明特色。從深入理解混沌現象到探究中微子品質奧秘,從提升人工光合作用效率到細胞應激與衰老,從拓展植物遠緣雜交到啟動腫瘤免疫……他們的未來研究計畫瞄準重要科學問題,充滿挑戰而又激動人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潘建偉評價說:“入選者都是我國活躍在科研一線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領域已經取得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傑出成果,期望他們專注自由探索,開拓學科前沿,推動原始突破,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創新成果。”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期計畫資助60人,實際入選58人,其中數學與物質科學領域30位,生物與醫學科學28位。新基石研究員專案執行委員會介紹說,專案科學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在評審中充分堅持了“寧缺毋濫”的原則,以人為本,放眼長遠。

“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傾向女性和年紀輕者。首批“新基石研究員”平均年齡48歲,遠低於55歲的申報門檻,其中包括8位“80後”,最年輕的年僅38歲(劉鋼,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還有6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資助。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科學委員會委員袁鈞瑛表示:“6名女性科學家入選,是因為她們就是最優秀的中國中青年科學家,其中還包括世界級的領軍人物。她們都有很好的科學品味,這來自於對科學的理解和對長期目標的堅定。”

首批“新基石研究員”,來自12個城市(含中國香港地區)的31家機構。從地域分佈來看,在北京、上海之外,也包括西安、昆明、哈爾濱、福州這樣的非一線城市,從機構來看,除了傳統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外,諸如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也有科學家上榜,這些都印證著中國基礎研究的蓬勃生機。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表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的獨特優勢,‘選人不選項目’,將有力地支持科學家開拓新方向,提出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激發科研新範式,營造有利於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氛圍和創新文化。希望在‘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的資助下,能發現、培養和造就一批未來的戰略科學家和學術領軍人才,實現更多‘從0到1’的源頭創新。”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

從申報、評審再到名單發佈,首批“新基石研究員”誕生歷時半年。回顧整個過程,施一公對兩點印象深刻:“第一,我們收到將近1000份申請,申請人品質非常之高;第二,申請人對未來工作字斟句酌,將原創性體現地淋漓盡致,精彩而大膽,可謂天有多高,心有多大。新基石提供的安穩科研環境,讓科學家想像力迸發。”

在“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的評審過程中,不少場面同樣令人動容。“如果得到資助,你怎麼確保自己的精力主要用於在這樣高風險的研究上?”成為終審現場評委們最常問到的問題之一,有評委毫不諱言:“各位評委都當做是自己的事情,完全聚焦於科學問題,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公心的評審之一。”也有申報人在答辯中相當坦白:“我從來不敢把這些計畫寫到其他項目的申報材料里,因為沒有把握短期就能成功,但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夢。”

在頂層設計和執行上,“新基石研究員專案”評審也充分考慮了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申報人的科學能力與科學品味,選出最有探索精神的申報人。專案執行委員會表示:“申報人經歷了包括初篩、初審、終審在內的多輪評審,每一輪評審都由具有國際視野、在國內外經歷過大型科學項目評審的一流科學家完成,比如在初審階段,將近50%的評審意見來自高水準的國際專家。我們也反復向評審專家們強調,參照原創性、重要性、突破性三項標準進行評判,充分考慮申報人未來研究在世界範圍內的獨特性、引領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拓展學科邊界的潛力。”

“監督委員會認為,‘新基石研究員專案’設計嚴密,組織有序,風清氣正。比如我們設置和執行了嚴格的迴避制度,包括親屬關係、師生關係,同一法人單位,最近五年內與候選人有科研專案、學術論文或商業合作,與候選人存在直接競爭關係等都需要迴避。特別是終審答辯時,評委克服疫情困難,從全國各地趕來北京現場,就是為了能夠充分討論,坦誠交換意見,確保評審結果盡可能地公平公正。”“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監督委員會主席王志珍表示。

“破題”自由探索,推動“從0到1”

不論一流科學家們爭取“新基石研究員”時的壯志雄心,還是資深科學家在專案評審各個環節的熱情參與,都體現出“新基石研究員專案”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的宗旨,充分回應了科學界的高度期待。黨的二十大報告同樣提出:“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

然而,自由探索難以預測、難以規劃、風險極高、耗時漫長,往往不容易得到穩定資助。“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可以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的靈活性優勢,為科學家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間,從而為“破題”自由探索,推動“從0到1”的原始創新提供新的可能。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期獲資助名單發佈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科學委員會委員楊學明表示:“我們相信富有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科學家是真正自由探索,進行科學突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新基石’向研究員提供長期的、穩定的靈活以及高強度的資助,足夠支撐他們靜下心來,真正做一些‘十年磨一劍’的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表示:“推動基礎研究發展需要充分尊重科學規律,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新基石研究員專案’是一個特色鮮明的資助專案,它長期穩定地支持科學家,專注自己的興趣,自由探索有風險、有希望的方向,為他們把冷板凳‘焐熱’。”

從跟蹤到模仿,到超越引領,中國的科學發展正處於有希望突破與收穫的關鍵機遇期。“對中國這樣一個希望最終能在科學技術上成為世界中心的國家,只有一條可以走,就是提升原創能力。‘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期待成為作為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有益補充。”施一公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新基石研究員專案”科學委員會委員王小雲期待,入選的新基石研究員,能夠注重包括學科交叉等新的趨勢。“提升原始創新水準,也要創新研究方法的脈絡,比如從學科交叉的角度建立新的方法,同時還要關注現在乃至未來的研究方法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王小雲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同樣對專案的未來充滿期待:“‘新基石研究員專案’體現出長期支持的精神。基礎研究發展到今天的階段,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叉滲透已成為必然,而入選的新基石研究員們都是工作在中國基礎研究領域最前線的一流科學家,我非常期待,他們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思想碰撞能夠形成新的學術活力,新基石研究員們,能夠形成融合創新的學術共同體。”

“‘新基石研究員專案’放眼長遠,堅持公益屬性,重在‘選人不選專案’,由科學家主導人才遴選,在他們的嚴格評審下,第一批研究員如期誕生。我們期待這些富有遠見與雄心的科學家,在新基石的支持下,心無旁騖地進行自由探索,催生原始創新,產出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突破人類認知邊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大力資助基礎研究,是騰訊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的重要部分,我們將以長期主義的決心,持續助力原始創新,呼應國家發展需要,最終助益人類福祉的提升。”(完)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