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友銀行80周年慶 捐贈200萬元助力兩基金會香港新聞網5月27日電5月25日,集友銀行“金融之上·集友同行”公益慈善捐贈儀式暨集友銀行80周年慶典活動籌備啟動儀式在香港舉行。 集友銀行向“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的總愛心基金會(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各捐贈100萬元港幣。另外,“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將向香港理工大學捐贈港幣100萬元設立“集友陳嘉庚金融科技獎學金”,亦會向香港珠海學院捐贈港幣100萬元設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獎學金”,以支持香港教育事業發展,多點發力賦能青年人才發展。 廈門國際銀行董事長、集友銀行董事長王曉健為活動致辭時表示,集友銀行作為愛國僑領陳嘉庚創辦的僑資銀行,長期在社會各個領域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本次活動攜手興教助學、同心救急扶危,是集友銀行踐行“以行養校”、服務社會初心的行動號角,更是作為香港的一份子,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特區政府施政綱領的鏗鏘腳步。未來,集友銀行將繼續高擎“嘉庚精神”和華僑金融旗幟,攜手社會各界助力香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在新時代不斷貢獻新的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對集友銀行深入踐行愛國、愛港、愛鄉的企業責任和使命,始終與廣大香港福建鄉親、海內外福建僑胞及福建社團保持密切聯繫表示讚揚,他表示,集友銀行“生於福建,長於香港”,有著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是閩港合作的重要金融橋樑,致力提供優質多元的跨境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助力深化閩港人文交流,贏得了香港百萬福建鄉親和廣大海內外僑胞的廣泛信任和支持。他指出,福建駐港中資企業熱心發展教育、公益事業,此次集友銀行攜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向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珠海學院、的總愛心基金會捐贈及成立獎教獎學金,為廣大在港中資企業進一步探索支持香港教育、科技及基層民生事業發展作了積極表率。 活動現場,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嚴剛,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廈門國際銀行董事長、集友銀行董事長王曉健,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主席鄭威的見證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董事陳思慧與香港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向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致以誠摯感謝,讚揚了集友銀行歷史以來的助學傳統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並為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等專業領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指出,為鞏固和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理工大學早於2018年就設立了金融科技中心,並於2019年推出香港第一個培養高級金融科技人才的金融科技博士項目,推出了各類金融科技和信息科技方面的課程,向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集友陳嘉庚金融科技獎學金”將用以支持香港理工大學繼續為香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金融科技人才。隨後,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與香港珠海學院簽約設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獎學金”、“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學術成就獎”。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郭玲麗,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林廣兆,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廈門國際銀行董事長、集友銀行董事長王曉健,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主席鄭威的見證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董事陳暉發與香港珠海學院秘書長溫惠賢作為雙方代表,共同簽署了“獎教獎學金捐贈協議”。香港珠海學院秘書長溫惠賢表示,集友銀行擁有深厚的歷史傳承、社會基礎和品牌美譽,近年更是以銀行發展促進公益慈善和服務社會,是中資企業的榜樣,令“嘉庚精神”薪火相傳。她介紹說,珠海學院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培養既具備深厚中華文化根基又擁有國際視野、為大灣區及兩岸三地服務的高質量複合型人才。感謝集友銀行支持學院的教育與發展,既嘉惠學子,培育明日的社會棟樑;亦孕育教師,豎立傳道授業的指路明燈。 另外,活動當天亦舉行了集友銀行80周年慶典活動籌備啟動儀式剪綵儀式。儀式上,香港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萬寧,廈門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僑辦主任何秀珍,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政治助理葉俊廉,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郭玲麗、陳振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黃楚基,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廈門國際銀行董事長、集友銀行董事長王曉健,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鄭威參加剪綵。 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鄭威表示,今年是集友銀行成立80周年,值此厚重的歷史節點,此次捐贈既是履行銀行的社會責任,也是一份特別的生日獻禮。他表示,集友銀行還將聯合有關機構高規格舉辦“一帶一路十年成果和願景”國際論壇,繼續開展新一年度的“國際中學生陳嘉庚常識比賽”和 “陳嘉庚生平事蹟展走進校園”活動,隆重舉行集友銀行80周年慶典大會,發佈《陳嘉庚與集友銀行》新書和集友銀行華僑金融發展百年願景白皮書,打造嘉庚歷史文化館及集友銀行行史館等一系列80周年慶典活動。未來,集友銀行將進一步加大慈善投入力度,不斷探索創新興教助學、救急扶危的新方式,攜手社會各界弘揚嘉庚精神,為香港持續繁榮穩定貢獻更大力量。(完) 【編輯:孟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