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理大發表推進過渡性房屋供應研究中期成果 提多項政策建議香港新聞網8月17日電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17日發表,《有效推進香港過渡性房屋供應研究》(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議報告。此項研究由政府“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是首個針對香港過渡性房屋計劃的全面研究。 政府計劃於2024/25年度前完成84個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超過21000個單位,當中逾半位於新界。是次研究調查了其中35個項目,全部均為在空置地盤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的單位,佔整個計劃供應單位數目約86%。參考其他城市例子,研究發現香港的過渡性房屋計劃是目前透過可拆卸重用建築結構建成的計劃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及社會參與度最廣的一個。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表示,香港過渡性房屋計劃的成功,有賴非政府機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擔起發展項目中的重要角色。他們的努力得到政府(特別是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半政府機構(例如市區重建局),以及發展行業內各個專業的相關持分者、建築承建商、組裝合成建築製造商、私人發展商及慈善基金會的支持。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研究項目共同研究員譚建元訪問了居住於過渡性房屋的住戶,他表示,過渡性房屋的一大優點,是透過營造互助鄰舍環境來提升住戶的福祉。調查顯示,住戶認同過渡性房屋能改善其家庭及鄰里關係,普遍認為現時的生活環境有利健康並感到安全。很多受訪者建議延長過渡性房屋的居住期限,以減少他們搬家的次數。 研究也從持分者的經驗中,找出香港過渡性房屋計劃面對的痛點,包括用地期限相對較短、政府資助金額涵蓋範圍有限、設計及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偏遠地區項目入住率、為住戶提供支援服務的資金,以及項目推廣、招租及住戶資格評估各方面的行政工作負擔等。 圖片來源:理工大學。 研究認同政府在簡約公屋計劃擔當建造者角色,能夠提升過渡性房屋交付效率,並提出以下建議: (1) 確認過渡性房屋的功能及定位 報告認為過渡性房屋(包括簡約公屋)是應對香港房屋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建議正式確認過渡性房屋為整體房屋政策中傳統公營及私人房屋分類以外的房屋類別,並將已建立的過渡性房屋供應機制繼續運作,支援因不同情況而未能擁有適切居所的市民。 (2) 整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 報告建議整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計劃,減低兩者租金差距,令兩者所提供的單位具相同吸引力,同時在項目推廣、招租及住戶資格評估,以及跨項目轉介等方面加強協調,並爭取額外資源為住戶提供基本的生活設施和傢俱、搬遷補貼及社區支援服務。 (3) 統一“組裝合成”單位設計 報告建議政府牽頭統一在餘下過渡性房屋項目及即將推出的簡約公屋項目中,以“組裝合成”組件建成的單位設計,盡量優化標準化水平,以增加生產規模和方便重用組件,從而提升成本效益。 (4) 協助住戶落戶北部都會區 現時,不少原居於市區劏房的住戶遷入位於新界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北部都會區是未來二十年公共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報告建議政府不應視這些住戶為新界的臨時人口,而應把他們視為入住北部都會區的先行者,並全力統籌社區綜合服務工作,幫助他們順利在北部都會區定居。 (5) 非政府機構參與簡約公屋項目的社區建設 報告建議政府在發展簡約公屋項目時主動諮詢非政府機構,對公共空間的設計和設施提供意見。非政府機構亦應成為住戶支援服務的提供者,營造互助鄰舍環境。 (6) 及早籌劃“組裝合成”組件重用方案 預計在過渡性房屋項目完結後,將有超過18,000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的居住單位需要重置及重用,可能涉及超過二萬件“組裝合成”組件。此工作複雜而艱鉅,單靠個別非政府機構實難以完成,報告建議應及早籌劃有關安排。(完) 【編輯:崔靜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