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團結香港基金倡邀請專家增審批藥物能力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1月30日電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凝聚政產學研力量 建設臨床研究之都》政策倡議報告,建議增強香港臨床研究能力,邀請全球藥物監管專家擔任顧問和全職人員,以逐步增強審批不同類型藥物的能力。 報告指出,香港臨床試驗數量於2021年只有334宗,較2015年減少22%,不過同期其他鄰近地區臨床研究數量均上升,顯示目前香港作為藥物樞紐,未能完全發揮。 報告指出,香港除了中大及港大兩家教學醫院外,其他公立醫院缺乏研究活動,醫管局應提升大學臨床研究能力,包括提供晉升及加班報酬,鼓勵醫生進行臨床活動,並與大學合作發展專科醫院及研究中心。 香港中通社圖片 報告提到,香港臨床科學家短缺,建議於大學本科課程設立臨床前培訓必修研究課程;第三所醫學院或將能應對香港臨床研究的困局。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1+”藥物審批機制,罕見病及癌症新藥只需一個地區的認可書、以及本地的專家審核即可註冊。報告表示,需確保“1+”機制審批時間不應長於原本機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視像致辭中指出,生物醫藥已經成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他表示,香港要進一步發揮國際化優勢,加強與大型跨國公司的合作,完善香港藥品監督管理制度,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統籌跨境多中心臨床實驗,努力把香港打造成國際化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指出,香港應充分利用在港的知名科研機構,成為臨床創新樞紐。這不僅能推動經濟增長,加強香港作為創新藥物門戶的角色,更能讓病患獲得最新研發的藥物,提高醫療護理水平。因此,政府需通過全面的政策規劃以培養獨立審批藥物的能力,加強國際聯繫及推動人才發展。(完) 【編輯:崔靜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