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通|安宮牛黃丸能治中風?香港權威專家這樣說!香港新聞網12月4日電(記者 黃璇) 踏入秋冬季節,大家注意添衣保暖的同時,都要特別注重家人可能在秋冬出現的健康問題。 秋冬季是中風(又稱腦卒中)的高發期,中風不僅是老人致死、致殘的首要疾病,近年亦逐步年輕化,威脅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根據港大醫學院中風研究組的數據分析,在2001至2021年這二十年間,香港年輕人中風(指中風發生於18至55歲)發病率增加近三成,倖存者往往須面對一系列身心後遺症。事實上,即使一旦病發,患者及其家人亦毋須絕望:及早診斷和接受治療,是避免嚴重中風後遺症的最佳方法。 中風是腦血管疾病引發急性腦組織損害,是成年人永久殘障最常見的病因。大部分病人在中風發生時,腦血管已經病變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腦血管發生的病變或疾病有很多不同種類,多不勝數,全部都可能引發血管堵塞或破裂而出現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養和醫院腦神經內科中心主任、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近日出席一個健康講座活動,即場為大家拆解中風早期症狀和預防貼士,以及診治方法。 【延伸閱讀】 (香港新聞網製圖) 問:什麼是小中風?大中風和小中風一樣嗎? 答:小中風(mini stroke)醫學上的學名是短暫缺血性中風(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堵塞腦血管的血栓自行溶解,腦功能障礙的症狀短時間內自動消失,沒有造成永久的腦組織損害。大家謹記中風或小中風絕對不是意外,而是腦血管或心臟病變已達到嚴重程度,隨時會再出現致命或造成身體永久殘障的大中風。 近年有不少研究發現,中風前有20%至25%的病人曾經出現過小中風,如小中風後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三個月內出現中風的機會高達20%,有一半以上是在小中風後的數天內發生。 小中風和中風的症狀相同,會突然出現腦功能障礙,要緊記“談笑用兵”口訣:“談”,談話時口齒不清,表達有困難;“笑”笑起來面歪;“用”一邊手腳無力或麻痺、不聽使喚;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然要找“救兵”,報警求助。 其他小中風的症狀還包括:單一隻眼睛失去視力,雙眼視野缺損,重影,嚴重頭暈,天旋地轉導致失去平衡等。總體來說,小中風不是小事,也不是一次“十分幸運的中風”,身體此時已經傳遞出一個警示訊號,最重要是盡快找出中風的原因及立刻醫治,防止再中風。 緊記“談笑用兵”口訣,把握中風治療黃金時間。(圖片:香港中風基金) 問:安宮牛黃丸、飲用芹菜汁、地中海飲食……這些預防或治療中風的偏方哪些科學可靠、哪些只是坊間謠言? 答:第一,安宮牛黃丸、牛黃解毒片這類不建議使用,它並非醫治中風的“萬能藥”,部分中風患者並不適用,若用之不當,可能會適得其反。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因腦血管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以及“出血性”(爆血管)中風兩種。而這類解毒片通常是幫助活血,如果患者本身“爆血管”,如果再用藥活血,會令病情惡化。 第二,芹菜的確是高鉀、高纖的食物來源之一,然而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均無法藉由攝取單一食物即達到效果。民間偏方宣稱,中風病人如果每天飲用芹菜汁可痊癒,這是沒有醫療和科學根據的說法,大家切勿迷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應及時向家庭醫生求診。 第三,健康飲食的確是可以預防中風。“地中海飲食模式”是指位於地中海沿岸國家居民的飲食方法,由於位處海岸附近,所以飲食中有大量魚類,同時因為該地區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種植,故該區以大量的蔬菜、水果、五穀類、加上豐富的堅果和當地提煉的橄欖油,以及少量的紅肉、乳製品等組成健康的飲食風格。經臨床研究證實,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及地中海飲食都能有效預防中風,而減低鹽分攝取則有效降低中風復發的風險。 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預防中風的關鍵,超過九成中風病例歸因於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過量飲酒等,以上種種因素皆與飲食習慣有關,可見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及地中海飲食都能有效預防中風。 問:原來兒童也會腦中風?小兒中風的原因是什麼? 答:多數人以為中風是中老年人疾病,其實新生兒、小學生、青少年也會腦中風,雖然比較少見。中老年人中風原因大都和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關,而小兒中風的因素複雜許多,且和中老年人的中風成因不同。 小兒中風在嬰幼兒身上常以非特異性的症狀表現,如抽搐、發燒、嗜睡或頭痛,而這些症狀有時和其他疾病的表現類似,加上嬰幼兒不善於言語的表達,所以不容易在一開始就立即診斷。因此父母要更加留心觀察。 小兒中風通常與先天性腦血管異常、先天性心臟病有關,因此所需要的檢查會更加複雜,醫生希望通過各項檢查找出病因,目的是預防下一次中風的發生。 問: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作為照顧者應該如何與中風患者共渡難關? 答:中風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都會受影響。家人的體諒、支持和鼓勵非常重要。患者在中風後,或因為未能自理而感到挫敗或悶悶不樂,此時,親友及照顧者需要較多的耐性及鼓勵患者,謹記先讓自己情緒冷靜下來,平心靜氣與患者討論,從患者角度思考,了解彼此的想法。 此外,身邊人在照顧期間感到情緒健康響起警號,就要適當減壓,讓自己休息一下。我們只有照顧好自己身心,才可以繼續照顧患者及其他家人。 養和醫院腦神經內科中心主任、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