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月7日報章社評摘要香港新聞網2月7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7日對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23條立法將進一步改善香港營商環境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6日親自主持解說會,向外國駐港領事、主要商務代表講解基本法23條立法內容並解答問題。 23條立法諮詢工作展開一周,向外國領事及主要商務代表的解說工作由李家超親自主持,體現了特區政府對外商團體的重視。事實上,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大量外資企業。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在港外資企業近萬家,以香港為地區總部的外資則有1336家。外商是香港市場的重要持份者和建設力量,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其意見,也是應有之義。香港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八成會員保留香港總部。香港德國商會負責人直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大部分會員已成為香港的“超級粉絲”。顯而易見,外商無改對香港的信心,23條立法愈早完成愈好。 香港中通社圖片。 《文匯報》發表社評:五招應對節日醫療壓力 總結經驗提升服務效率 香港醫院管理局6日宣佈,以五招應對春節期間的醫療壓力,包括增加普通科門診名額和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分流病人,推動公私營合作增加接診名額,以及試行讓非緊急病人退款轉投私人診所。 本港在節假日期間就診難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根本原因是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和信息不對稱。醫管局最新的改善措施體現了急市民所急的作風,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加強宣傳、完善細節,令措施能夠收到良好效果。事實上本港每年有多次長假,只要通過今次試行證實措施有實效,醫管局相信會積極考慮在其他節假日推行。部分措施例如容許非緊急病人申請退款等做法,甚至可以考慮常態化推行。 今次措施的另一個亮點是善用科技分流病人,醫健通和HA Go兩個應用程式已推出多年,其中醫健通的登記用戶在疫情期間大幅增長,2022年有超過570萬登記用戶,佔全港人口近80%。醫管局用好這兩個應用程式,推行地圖模式便利市民查詢門診服務,是完善資訊服務的必要之舉。下一步醫管局更應該推出遠程問診、視像診症等服務,用好科技手段來服務一些非緊急或慢性病患者,令本港公立醫療服務更能滿足市民所需,提升服務市民的效率。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推動DSE走出香港 簡稱DSE的香港中學文憑試,今年將於大灣區指定地點設立考場。 隨着北上居住港人愈來愈多,港人子弟於內地的教育需求愈來愈大,特別是接受與銜接香港教育方面。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人口普查資料,居住內地的香港居民超過37萬,較對上一次即十年前的普查大增約六成;其中,24歲以下的佔近45%,遠較65歲以上的11%為多,足以反映求學需求有多龐大。DSE緊隨市民腳步,尤其用好“一國兩制”優勢,直接北上服務港人子弟需要,不僅是以民為本、順應民情的應有之義,便利考生節省溫習時間,毋須來回香港試場應考,更有利於他們銜接香港教育體系,無論想到香港升讀大學,抑或透過DSE負笈海外。況且,內地逾100間院校也允許港生以DSE成績直接報讀,大部分是“雙一流”名校,故修讀香港課程無礙港生在內地升學。 DSE現在進駐內地,乃邁開走出香港的一大步。中短期言,非但要便利更多內地港人與內地學生參與,如在大灣區以至其他省市設立更多考場,長遠還可訂出把DSE發展為國際考評的目標,好使其他海外華人皆可應考,方便在港升學兼留港發展。 (完) 【編輯: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