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月16日報章社評摘要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2月16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16日對大灣區規劃綱要五周年、香港盛事經濟等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灣區動力澎湃 香港未來可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即將滿五周年。五年來,大灣區飛躍式發展,展現出多元化、充滿活力的產業布局,擁有龐大而富裕的本地消費群體,以及磁鐵一般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不僅成為全球創新發展高地,也是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為香港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百年大變局之下,全球經濟重心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產業鏈重組,對香港而言是挑戰和機遇並存,而機遇大於挑戰。香港有國家作靠山,有大灣區可憑藉,特區政府團結市民砥礪前行,未來一片光明。任何“看衰”香港的人,終將被香港美好的發展事實打臉。 《文匯報》發表社評:辦好香港特色盛事 展現活力之都魅力 盛事活動的成敗,能否引起社會關注是重要的績效指標之一。有經濟學者認為,活動越多人討論和關注,就越有機會產生經濟效益。傳統盛事通常要購票入場,不是所有人都可參與,飄浮紅心容許全民參與,而且在港九新界多個地標和旅遊景點快閃,增添本港與國際交流的元素,亦是向國際社會宣揚本港旅遊景點的良好契機,其無形效益不可估量。政府在舉辦盛事時,要以創新模式吸引公眾參與,市民遊客越投入越興奮,活動的效應就越巨大。盛事經濟是提振本港經濟的重要動力,政府更應做好全盤規劃,在場地、交通、通關、資訊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能力,更好迎合盛事經濟所需,將“人氣”變成“財氣”。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日淪第4大經濟啟示 創新變革保競爭力 日本經濟總量被德國超前,淪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事件對香港的啟示,須加快經濟轉型提升競爭力,關鍵是選對賽道,並投入資源進行創科研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指明創科路向,香港只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所長,與大灣區城市互補優勢,相信很快會做出成果。(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