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賣場裡找不到商品?看Costco的“尋寶”經濟策略香港新聞網3月26日電(記者 黃璇) 美國大型倉儲式超市Costco(開市客)自今年1月在深圳開設華南首店以來,吸引了眾多香港和深圳居民前往。然而,日前有不少光顧過Costco的人卻表示,在Costco購物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出乎意料的是,這實際上並不是“陳列混亂”,而是Costco有意為之。 (香港新聞網製圖) 山姆會員店及Costco均為來自美國的倉儲式超市,前者是中國市場先入者,對比Costco在內地擁有較多分店。然而近日有消費者分享了自己對兩家超市的感受,稱Costco購物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山姆每個大的貨架中上方有大類名稱,方便找東西。 不同於大多數商店的是,Costco門店中沒有導向標識或是賣場地圖,以幫助顧客快速購物。同時,Costco的貨架通道只是簡單地用數字標記,門店還會有規律地改變商品的陳列位置,並換上新產品。因此,消費者必須穿梭在貨架通道間尋找自己需要的產品。在這過程中,就容易被其他商品吸引,產生額外消費。 深圳Costco華南首店開業當天,吸引數千人排隊入場。(新華社圖片) 有不少光顧過Costco的人表示,在Costco購物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而這是Costco有意為之。(小紅書截圖) 網上抱怨Costco難找到目標商品的貼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可Costco卻堅持不做改變。那麼,Costco這樣的設計背後有什麼思考?作為如今吸引全球1.3億會員的零售巨頭,它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Costco是使用“尋寶零售心理學”的忠實支持者。數年前據美國新聞節目《內幕新聞》報道,時任Costco加州卡爾弗城店的總經理Thad Kleszcz就曾解釋門店的佈局策略——商店的布局被設計成迷宮,就是鼓勵顧客多在商店裡走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Costco沒有大多數雜貨店、超市都有的過道標識——它就是希望你“找不到路”。 這位總經理還透露,Costco不是設計給快速購物用的,它完全相反。因為員工經常會在門店開門前移動相關產品的位置並替換新品。這樣,消費者每次到訪Costco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能促使他們購買東西,甚至還會期待下次再來Costco看看有什麼變化。《華爾街日報》也報道,“調整商品位置只是為了讓購物變得有趣。如果貨櫃一直是一樣的陳列方式,消費者或許就會感到無聊,不經常來Costco了。” 深圳Costco開店首日,單價近20萬元人民幣的愛馬仕手袋,在開業16分鐘後售罄。(網絡圖片) 當然,Costco的佈局也不是完全打亂的,那些貴重的、高價值的產品,通常是擺在賣場入口處。例如Costco中國門店裡,愛馬仕、LV等名牌手袋、飛天茅台酒、蘋果手機都陳列在顯眼位置。 中國有句俗語:“買的不如賣的精。”Costco尋寶策略背後很大的核心觀念,是藉由鼓勵消費者探索和確保一直有新奇有趣的商品,讓消費者最終花更多時間購物、買更多東西。當美國的粗放批發式購物遇上中國“小家庭”,當熱度過去,Costco在中國未來前景如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