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滄海一聲笑—黃霑”展覽香港新聞網7月16日電 為紀念著名文化人黃霑逝世二十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館17日起舉辦“滄海一聲笑—黃霑”展覽,精選約140套黃霑相關展品,分別來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多間博物館的館藏,以及借展物品,介紹一代文化巨匠在歌、影、視、廣告及文學等方面的貢獻,讓公眾了解其作品在文化上的融會貫通,以及他如何將傳統內容譜寫成現代流行文化的精髓。展期至明年2月10日,免費入場。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展覽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香港的流行文化兼容並蓄,融合中西、新舊雅俗共賞。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的粵語流行曲、電影和電視劇百花齊放,精彩紛呈、蓬勃發展,成功元素之一是有一代才華洋溢的創作人不斷推出優秀作品,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就是黃湛森博士,亦即是大家熟識的黃霑先生、霑叔。今年正是霑叔逝世二十周年,康文署特別舉辦這個“滄海一聲笑—黃霑”展覽,回顧霑叔的創作歷程,細味他筆下的經典作品,當中可欣賞其獨特創意、深厚學養和敬業精神,同時感受香港流行文化的無窮魅力。 展覽亦是第二屆流行文化節的重點項目,今屆以“也文也武”為主題,截至六月底已有超過四十萬人次參與各項活動。去年,康文署主辦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共舉辦了二十一個項目,吸引超過五十三萬人次參與。 出席典禮的其他主禮嘉賓包括黃霑長子黃宇瀚、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教授、署理康文署署長譚美兒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 黃霑原名黃湛森,是香港著名文化人和一代才子。他年幼時隨家人來港,於香港成長和接受教育,是個不折不扣的“香港仔”。他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活躍於文化及演藝界,擅長填詞、作曲、配樂、撰寫專欄、拍電影、廣告創作及幕前演出。他自十二歲起已向報章投稿,其後更成為職業作家,他在報刊上的專欄和隨筆就已經超過千萬字。黃霑的音樂口味極為廣泛,無論是西方古典、歐美流行曲、印度音樂,還是現代前衛音樂,均積極吸收,兼收並蓄,並積極傳承中國戲曲文化。他的一生適逢戰後香港發展經歷幾個重要階段,對推動香港流行文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展覽展出來自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電影資料館,以及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精選藏品及借展物品,包括多張珍貴的唱片封套:如收錄了由黃霑填詞、其音樂創作好拍檔顧嘉煇作曲、港人耳熟能詳的《獅子山下》;同樣是“煇黃”組合作品的《上海灘》電視劇主題曲;由黃霑為經典兒歌填上粵語歌詞的《世界真細小》等。另有由黃霑於大學時期為兩齣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和《花木蘭》擔當電影歌曲幕後合唱的電影海報,以及黃霑最後一部主演電影《我的大嚿父母》的電影海報。展覽亦展示了不少黃霑與友人相關的展品,包括由顧嘉煇家人借出,顧嘉煇按他與黃霑合照繪畫的一幅畫作;還有黃霑擔任編劇、填詞,並由羅文製作的大型音樂劇《柳毅傳書》的劇本、歌詞手稿等文本,以及黃霑與劉培基的合照等。 (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