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港大醫學院創新“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成功繁殖鼻病毒C型

分享到:
2025-01-14 14:3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14日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周婕教授與袁國勇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聯同類器官先驅、荷蘭 Hubrecht Institute 的 Hans Clevers 教授 ,利用自研的“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迷你器官)”,成功繁殖以往難以培養的“人類鼻病毒 C 型(HRV-C)”,對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開發創新局。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hk_c_image.png

人類鼻病毒(HRV)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傳播途徑廣泛,感染幾乎全年都有發生。目前,已發現了超過 160 種 HRV 血清型,分為 A、B、C 型。HRV-C 於 2006 年首次被發現,迄今已經發現了 60 多種亞型。感染 HRV-C 的患者,症狀通常更嚴重,並與哮喘和其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加重密切相關。然而,由於該病毒無法在實驗室常規細胞系中感染和複製,近 20 年缺乏有效的 HRV-C 分離、培養和體外研究體系,故無法開展針對這類常見呼吸道病毒的藥物和疫苗研發。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方法來培養 HRV-C,以研發相應疫苗和特效藥物來應對其對公共健康的威脅。港大醫學院團隊利用自研的呼吸道類器官解決這一難題,為 HRV-C 的研究建立全新的研究體系。

關於全球首個人類呼吸道類器官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與 Hans Clevers 教授合作,用了七年的時間,建立全球首個源自肺成體幹細胞及鼻腔上皮細胞的呼吸道類器官培養系統。該團隊通過長期擴增培養類器官並誘導其分化,建立了成熟的鼻粘膜、氣道和肺泡類器官。這獲獎的開創性呼吸道類器官培養系統,讓科學家能夠在實驗室中,高效而穩定地重建和擴增整個人類呼吸道上皮,重現人體呼吸道感染的生物過程,成為研究呼吸道生物學及相關疾病的理想工具。

研究方法及結果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成功利用以上高度模擬人類呼吸道上皮的呼吸道類器官模型對 HRV-C 進行連續傳代培養,並闡明病毒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氣道類器官(Airway organoids)和鼻粘膜類器官(Nasal organoids)均對 HRV-C 具有高度易感性,能夠有效從臨床樣本中分離出病毒。在一種小分子化合物介導的免疫抑制條件下,氣道類器官可以支援 HRV-C 的連續傳代培養,而鼻粘膜類器官則在無需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實現該病毒的連續傳代培養。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鼻粘膜類器官對 HRV-C 的感染敏感性高於氣道類器官,這可能源於氣道類器官有更強的先天免疫反應。最後,該研究展示了基於呼吸道類器官的 HRV-C 感染模型在抗體阻斷實驗和藥物篩選中的應用,這項創新的模型可用於 HRV-C 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究和開發。

研究意義

領導這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周婕教授指,研究結果揭示人類呼吸道類器官在研究 HRV-C 病毒方面展現出其他生物模型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她表示:“我們成功培養這種過去難以培養的病毒,有助深入剖析病毒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這對開發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非常重要。這項研究不僅為 HRV-C 病毒的探索開創新途,也為其他難以培養的人類病毒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通過類器官模型,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模擬病毒感染,評估藥物的成效,並加快疫苗和治療方案的開發,以應對病毒持續演化對公共健康可能帶來的威脅。”

該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杜啟泓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團隊在 HRV-C 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是對醫學院不斷追求科研創新的重大肯定,也為公共衞生政策的實施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來自同一學系的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認為,這是一項具有標誌性的研究,為這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途徑。(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尹錫悅被捕,他將面對什麼?
直擊2025年春運首日的香港高鐵站:內地生排隊近一小時購回鄉車票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