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畫啟動

分享到:
2025-04-16 10:1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6日電  為激勵香港青年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契機,充分挖掘創新創業潛能,由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主辦,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 青年發展委員會青年發展基金(轄)下的民青局創新創業基地驗資助計畫資助的“香港青年成就夢想——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畫”啟動禮,15日於香港會展廣場舉行。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新界工作部處長李成德,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永遠榮譽主席、全國人大前常委譚耀宗,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創客組代表,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永遠名譽主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中冶集團香港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立、深圳市福田區青年聯合會名譽主席黃睿、共青團珠海市委員會副書記孔軍亮、珠海市委員會宣傳與統戰聯絡部部長姚安怡、佛山市委員會副書記兼佛山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陳賢帥、佛山市青年聯合會秘書長劉國新、中山市委員會組織部一級主任林樹偉、浸會大學創新、轉化及政策研究院經理童祁、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香港分會執行會長王小華以及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本次兩個體驗團團長王榮平,和50多位香港優秀青年等70餘人齊聚現場,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政商學界彙聚,共商青年發展大計

啟動禮上,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永遠榮譽主席、全國人大前常委譚耀宗在致辭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九個城市各具特色,為香港青年搭建了廣闊的發展平台。”譚主席著重強調,香港青年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利用大灣區在科技智能、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獨特優勢。他鼓勵青年通過此次體驗團的創業活動,為自身未來發展積累經驗,即便創業艱難,失敗亦是寶貴財富,對今後工作大有裨益,所以青年務必滿懷信心、持之以恆。 

中冶集團香港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立表示,很高興能提供場地並見證這一富有意義的青年活動,期待青年們深入大灣區創新創業,收穫佳績。

香港浸會大學創新、轉化及政策研究院經理童祁在現場分享道,高等院校已成為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主體。他特別提及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該計劃面向本地八所公立院校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專項支持,單個中標項目最高可獲得達1億港元的資助額度。這充分體現了香港特區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構建城市創新生態體系的戰略布局,彰顯其對高等教育機構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在當前政策紅利的強力支撐下,香港正為創新創業者營造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通過制度創新、資源整合及國際化平台建設,全方位賦能新興產業生態的培育與發展。

據悉,自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在香港引發熱烈反響與廣泛討論。同年5月,民政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大灣區創客創業體驗營”資助計畫。受疫情影響,該專案於2023年正式啟動,當時有30人參與。此次體驗資助計畫更是吸引眾多香港青年,兩個團共80位青年成功入選。

深度體驗大灣區,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本次體驗團第一團將於4月22 - 26日出發,第二團則在5月12 - 16日啟程。在8天時間里,團員們將分別走訪廣州、佛山、中山、珠海、深圳和東莞的創客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等相關單位,並與當地領導進行座談交流,全面瞭解大灣區發展規劃及基地運營情況。本次計畫旨在通過資金支持、基地實地考察、灣區創業環境解讀等方式,幫助青年深入瞭解大灣區市場環境,助力他們實現夢想。未來,將持續擴大計畫規模,推動更多香港青年成為大灣區建設的主力軍。同時,還將聯合大灣區成功企業家及行業專家,提供一對一創業指導,協助青年對接內地產業鏈、投融資機構及政策支持,降低創業門檻。首階段計畫預計惠及18 - 39歲的香港青年,涵蓋科技、文創、綠色經濟等多個領域,同時期望明年可助力香港青年申請灣區創業專案 。

據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體驗團團長王榮平介紹,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成立8年來,組織了各類活動數百場,深受香港青年喜愛。本次體驗團能夠順利舉辦,特別感謝民政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中治香港、廣東僑青聯聯合會、東莞市委統戰部、深圳市青年聯合會、佛山市青年聯合會、珠海市青年聯合會、深圳市福田區青年聯合會、BeePLUS、工合空間、Timeable、前海管理集團、前海夢工廠、騰訊、華大基因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當天恰逢國安日,啟動儀式結束後,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永遠名譽主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圍繞一國兩制、基本法、國安法及全國兩會進行分享。

計畫亮點紛呈,全方位賦能青年

第一屆參加創客團的代表蘇智宏分享參團感受時表示:“大灣區市場潛力巨大,但需要親身探索。這次計畫為我們提供了‘第一桶金’和寶貴的人脈網路,讓我們能更自信地邁出第一步。”

香港大學李熠霖代表香港青年感謝主辦方搭建大灣區交流平台,並分享三點體會和期待:一是參訪初衷是從理論走向實踐,通過珠海創業補貼、東莞無人機編程、中山智造案例,切實感受到大灣區是充滿機遇的奮鬥之地;二是本次行程聚焦廣州知識城、珠海科創城的港澳創業孵化器,計畫收集案例助力跨境教育專案;三是提出青年應發揮國際視野優勢,與灣區產業鏈實現“雙向奔赴”,通過香港高校創業比賽等實踐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成果。最後,他呼籲青年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無畏的勇氣把握灣區機遇,將“灣區記憶”轉化為推動雙向賦能的行動力。(完)

【編輯:陳卓儀】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