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國”發現中國最早“宮殿”分享到:
![]() ![]() ![]() ![]() ![]() ![]() 新華社1月13日電 巨型夯土高台上築建宮宇、雙宮並列、前朝後寢、一門三道……中國最早“宮殿”在“河洛古國”——鄭州雙槐樹遺址日前展現莊嚴。 這是2019年8月27日在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拍攝的雙槐樹遺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中國宮室制度在雙槐樹遺址形成了初步的輪廓,這是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根、主脈、主魂的一個實證,也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一個實證。”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 鄭州市文物考古院院長顧萬發介紹,新發現的宮室建築位於一處面積達4300平方米的大型夯土高台上,高台上建築基址密布,全部采用版築法夯築而成,目前一、二號院落布局揭露的較為清晰。 一號院位於高台西半部,平面呈長方形,面積1300余平方米,院落南墻外發現面積近880平方米的大型廣場,呈現出“前朝後寢”式的宮城布局。二號院落位於高台東半部,面積1500余平方米,該院落發現門道三處,其中一號門在南墻偏東位置,門道為“一門三道”。 這是2019年8月27日在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拍攝的雙槐樹遺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種大型院落的空間組織形式、‘前朝後寢’式的宮城布局,開創了中國宮室制度的先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努說。這種布局直接影響了此後陶寺、二裏頭、偃師商城等夏商都城規劃。 顧萬發介紹,“一門三道”遺跡與二裏頭一號宮殿、偃師商城三、五號宮殿建築門道遺跡以及更晚的高等級建築門道基本一致,凸顯了雙槐樹大型建築基址的高等級性和源頭性,為探索三代宮室制度的源頭提供了重要素材。 此前,二裏頭遺址發現的宮室建築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後來山西陶寺遺址也發現類似宮室建築。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將中國宮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 這是河南省鞏義市雙槐樹遺址二號院“一門三道”門道遺跡。新華社發 |
視頻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