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從國王借款到理財香餑餑,最早的國債竟是為戰爭而準備的

分享到:
2021-03-12 17:22 | 稿件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3月10日,2021年儲蓄國債開始在全國發行。國債即國家公債,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今天的人們或許想象不到,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債是為戰爭而準備的,是交戰國龐大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它幫助英國打贏了綿延百余年的戰爭,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經過三百多年的演變,國債身上已經不再散發硝煙味道,而是轉型成為一個國家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也是老百姓眼中熱門的投資理財產品。

中世紀的威尼斯

  1 世界上最早的政府公債

  政府向民眾借款或發行債券以應對外部危機,是歐洲經濟史的一大特點。在中世紀的意大利,像威尼斯、熱那亞、比薩這樣商業發達的城邦,經常為了爭奪商路而發起戰爭。但是城邦的稅收收入有限,政府的財力不能滿足突發戰爭的急迫需要。怎麽辦呢?只有借錢一條路。如果向金融資本家直接借錢,城邦的統治者就很容易受制於人,最後即便仗打贏了,大權也可能旁落於金融資本家手中。更好的辦法是通過發行政府債券,向本國普通公民借錢。1174年,威尼斯為了和君士坦丁堡開戰,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政府公債。

  這種公債是強制性的,每個威尼斯人都必須買。但它不同於稅收,因為政府承諾會贖回債券,而且債券持有人還能得到每年5%的利息收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威尼斯軍隊在出征前突然遭遇瘟疫,不戰而敗,威尼斯的統治者沒能力償還債務本金,但一直按期支付利息。這樣一來,原本設計的短期政府債券,演變成了長期政府債券。

  政府公債的發明為歐洲帶來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首先,每個人都是政府公債的持有人,個人利益和政府利益高度綁定,這在無形中強化了人們的共同體意識和公民意識。其次,政府公債創造了一種新的財富形式。政府公債的平均回報率在5%左右,長期以來歐洲土地的地租收益率也是5%左右,即持有政府公債和擁有土地的財富收入是一樣的,土地不再是唯一的財富形式。在一些反映歐洲中世紀風情的小說中,富人們的財富主要就由土地和政府公債這兩部分構成。

  到中世紀晚期,政府公債不再是強制性的,而是走向金融市場,成為一種不錯的投資品。由於一個城邦的政府公債可以在市場上被自由買賣,購買主體可以是本國公民,也可以是海外投資者,甚至是交戰方的公民,因此政府公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戰爭的局勢。

1898年清政府發行的“昭 信 股票”票面

  2 現代意義上的國債誕生

  現代意義上的國債,最早誕生於英國。它的初衷同樣是為了招兵買馬。在英國從偏居歐洲一隅的島國到稱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國的擴張道路上,國債發揮了巨大作用。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光榮革命”使英國確立了議會高於王權的政治體制。次年,被推翻的詹姆士二世得到愛爾蘭支持,英國與愛爾蘭開戰。愛爾蘭戰敗,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國,英國又加入了以荷蘭為首的反法大同盟,參與了長達九年的奧格斯堡同盟戰爭。英國靠什麽支持這場曠日持久、耗資巨大的戰爭?首先是靠增稅。1688年到1697年間,英國的稅收增加了一倍,主要是開征了土地稅,隨著海外殖民地的不斷增加,土地稅占到當時英國政府稅收的一半以上。然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的燒錢程度非比尋常,僅靠稅收無法保證軍費需要。

  於是在1692年,英國議會開始考慮以議會稅收為擔保進行長期借款。英國議會通過了與國債相關的法律,確保了國王的借款。與此同時,議會任命了一個由10名成員組成的議會委員會,就以議會稅收為借款利息的信用擔保、舉借長期借款的用途等作出調查。此長期借款自1693年起籌措,到1698年時總共借得690萬英鎊。至此,國債作為一種制度在英國誕生。

  九年戰爭後,英國開始了長達百年的霸權爭奪戰,先後與西班牙、瑞典、法國、俄國等歐洲諸列強交手。百年來,起於歐洲的戰火從大西洋燒到了西非、北美、中美、南太平洋等地。在這一過程中,英國掠奪了大量殖民地,並經歷了北美獨立戰爭和與拿破侖軍隊的爭霸戰。為應對不斷激增的軍費開支,英國也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財政革命。

  “光榮革命”之前,歐洲的國王們為了給戰爭融資,經常要舉借大量債務,但這樣的債務往往因為國王的死亡或者國王的反復無常而違約,因此人們認為,國王的信用總是靠不住的,不願意借錢給國王。相對於生命有限的國王,議會或政府的壽命更為長久,政府作出的承諾比國王的承諾更為可信。當然,政府的承諾並不是空口承諾,而是以實實在在的稅收為保證的。

  1694年,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成立,它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英國國債的承銷和償還。一旦政府發行國債未遂,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們就會用自己的財產認購國債,然後投入到市場中。這樣,政府發行的國債獲得了流動性,公債二級市場也發展起來。而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們手中掌握著發行紙幣的權利,可以讓自己的風險得到對衝。

  從海外殖民地掠奪來的大量財富為政府稅收提供了保障,英格蘭銀行這一創舉使得政府的債務安排更加合理。在多重有利因素作用下,英國國債的信用度越來越高,認購者越來越多。信用度高了,利率自然越來越低,英國國債進入了良性循環模式,這為英國稱霸全球奠定了雄厚的財政基礎。相比之下,當時的法國、普魯士等國家沒有代議制機構,人們不信任國王。國王舉債十分艱難,只得接受高利貸,而借高利貸的結果就是違約和賴賬事件頻發,人們更加不信任國王。

反映17世紀英國海戰情景的油畫

  3 把天子拉下神壇的“昭信股票”

  在儒家“量入為出”理念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思想影響下,中國雖然在宋代就出現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但古代中國從來沒有發行過正式的政府債券。歷代王朝應對財政危機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利用通貨膨脹,宋、金、元、明等朝代都出現過濫發紙幣而導致的經濟混亂;二是皇帝向老百姓攤派,增加苛捐雜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在其代表作《捕蛇者說》中抨擊了統治者的這種行為。

  直到晚清,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中國人對債務特別是政府舉債行為有了新的認識。鴉片戰爭以來,鎮壓太平天國和對外作戰使得清廷陷入內外交困的財政窘境中。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戰爭所需的軍費及戰後賠款使清廷背負巨額外債。僅1894年-1898年間,不包括鐵路借款在內,清政府所借債務高達3.5億兩白銀。後來的庚子賠款又是4.5億兩。到1902年,清廷債務余額接近8億兩銀子。對於一個沒有財政赤字經驗的封建王朝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於國內沒有政府公債制度,清政府只能依靠從外國銀行借來的錢拆東墻補西墻。以甲午戰爭的賠款為例,1895年《馬關條約》要求中國給日本2億兩賠款。為了實現這些支付,清廷第一筆借款是從俄國與法國銀行借1億兩,其中一部分作為第一期賠款,另一部分用於從日本手中“贖回”遼東半島。第二筆借款是從英國匯豐銀行和德國德華銀行借款1億兩,支付日本的第二期賠款和第三期利息。兩筆都以清朝的海關關稅作質押。

  為支付余下的賠款和利息,在知識分子兼商人黃思永的建議下,清廷開始仿效西方發行名為“昭信股票”的國債。名為股票,實是公債,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內發行政府債券。昭信股票期限20年,年息5%,目的是融資1億兩庫平銀。據《舊中國公債史資料》一書記載,清廷命令官員向出借商民出示“部定章程”,杜絕官吏勒索,並針對此前借債中存在的問題,要求“既不責以報效,亦不強令捐輸,一律按本計利,分期歸還”。為昭示誠信,1898年3月2日,戶部擬定了《昭信股票詳細章程》,100兩面額的股票券印制了50萬張,500兩的印制了6萬張,1000兩的印制了兩萬張,共發行債券額度為1億兩。清廷還在戶部專門設立昭信局,遴選專員負責股票發行等事務,並責成各省藩司設立昭信分局,負責各省地方股票發行,同時對股票樣式、負責機構、運作方式等也做了詳細規定。但由於政府公債沒有任何群眾基礎,官員又借機牟利,昭信股票發行終以失敗結束。禦史徐道焜在奏折中說:“數月以來,所集之款,不過百分之一、二,而流弊有不可勝言者。”

  雖然昭信股票於1898年9月以失敗告終,但作為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國家名義對內發行債券的標誌性事件,昭信股票發行的意義重大。它打破了天子作為神壇上最高統治者的神話,以往乾綱獨斷的天子被置於債務契約中,以世俗社會中的債務人身份履行債務責任。這為近代中國打破封建統治秩序,培育近代民主意識埋下了伏筆。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為挽救財政危機再次發行“愛國公債”。然而這筆公債尚未發完,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

  北洋政府時期曾發行“公債票”,後更名“國庫證券”,但是由於當局屢屢失信,“國庫證券”無法繼續發行下去。南京國民政府早期發行的政府公債主要由銀行兜底承購,民眾認購比例很小,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煤炭、電力、鋼鐵等產業,對改善國內經濟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大量發行公債,引發法幣大幅貶值,財政部強令銀行墊款維持公債籌資,公債發行和通貨膨脹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被經濟學家馬寅初稱為“煙霧下之通貨膨脹”。全面內戰爆發後,投資者的財富被國民黨當局徹底收割,政府債信喪失殆盡,國家經濟與貨幣體系也隨之瓦解。

清朝“昭信股票”銀錠

  4 彰顯人民勝利的“折實公債”

  幾乎在一窮二白的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中國,為了恢復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政權,決定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1949年12月30日,周恩來總理簽發《關於發行第一期公債批示》,這是新中國第一次發行國債。

  之所以叫“人民勝利折實公債”,首先是將其賦予了“人民勝利”的內涵,其次由於該公債的募集和償還均以實物折合的人民幣為計算標準,所以叫“折實公債”。這樣是為了讓公債免受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影響。第一期公債的單位定名為“分”。每分以上海、天津、漢口、西安、廣州、重慶六大城市的大米(天津為小米)六斤、面粉一斤半、白細布四尺、煤炭十六斤之平均批發價的總和計算。此項平均市價,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每十日公布一次。公債總額為兩億分,於1950年內分期發行,分五年償還,年息五厘,每年付息一次。這筆公債的發行是成功的,雖然總金額不大,但它在減少現鈔、穩定物價、緩解新政權財政困難方面發揮了特定的作用。

  1954年到1958年,國家為了加速經濟建設,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又連續五年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每一期發行額為6億元,共30億元,主要用於156項重點工程。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於1968年完成還本付息。

  國債知識

  中國的四類國債

  1990年以來,中國國債品種有了較多創新。目前主要有憑證式國債、記賬式國債、儲蓄國債(電子式)和特別國債四大類型。

  憑證式國債從1995年開始發行。它是由財政部發行的,有固定面值及票面利率,以紙質收款憑證記錄債權債務關系的國債。憑證式國債從投資者購買之日起開始計息,可以記名、可以掛失,但不能上市流通。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可以申請提前兌取,除償還本金外,還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付利息,利息損失比定期儲蓄少。投資者如果持有到期,到期後一次性支付本金和利息。

  記賬式國債以電腦記賬的形式記錄債權,通過無紙化方式發行和交易,可上市轉讓,流通性好。它的期限有長有短,三年以內的中短期國債大多采用記賬式國債的形式發行。

  儲蓄國債(電子式)是憑證式國債的延伸,它誕生於2006年。相當於憑證式國債的電子版,與憑證式國債的期限、利率均相同,但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儲蓄國債(電子式)相較憑證式國債來說在便捷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面世以來受到廣大投資者歡迎。

  特別國債顧名思義,就是有特殊用途的國債。中國目前發行過三次特別國債:第一次是1998年8月為補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而發行的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第二次是2007年為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而募集的特別國債。第三次是2020年,國家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發行的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對象主要是機構投資者。

  以史為鑒

  歐洲債務危機的成因

  2008年,來勢洶洶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歐洲造成了巨大衝擊,後來引發了罕見的歐洲債務危機。學者普遍指出,造成歐債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根本原因則是歐洲經濟增長長期乏力,過高的社會福利又令公共財政捉襟見肘。

  2009年12月,希臘政府宣布其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水平遠超歐盟規定,引起一片嘩然。很快,全球三大評級公司均下調了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歐洲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帷幕。

  從2010年起,歐洲其他國家紛紛受到希臘的牽連,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2010年9月30日,愛爾蘭宣布,由於救助本國五大銀行最高可能耗資500億歐元,預計當年財政赤字會驟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2%,實屬史上罕見。2010年11月21日,愛爾蘭政府正式請求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救助,成為繼希臘之後在歐債危機中倒下的第二個歐元區成員國。

  2011年5月16日,歐元區財長同意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向葡萄牙提供780億歐元的援助貸款。葡萄牙成為在歐債危機中倒下的第三個歐元區成員國。隨著局勢的不斷惡化,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核心國家也陸續爆發債務危機,甚至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在2012年失去了3A級別的主權信用評級。

  (原標題:國債 從國王借款到理財香餑餑)

視頻

更 多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