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視頻 ->通時事

從課本看歷史|為維護殖民地利益 港英政府在香港上演真實版《摩登時代》

分享到:
2022-01-13 16:4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解說】1841年鴉片戰爭後,香港被割讓,在此後長達逾百年的殖民史中,香港不僅歷經了長期的英國殖民教育,甚至還接受過日治時期的語言清洗。即便如此,課本收藏家鐘燕齊卻認為,其實在20世紀60年代前,傳統中國文化一直在香港教育中得以傳承,直到60年代後才開始淡出。

  【同期】香港課本收藏家 鐘燕齊

  雖然短短一百年,其實香港經歷了很大的改變。但我在教科書裡看到一樣東西就是大約在60年代前,香港雖然是英國殖民地,但是仍然堅持到一些中國的傳統核心價值,禮義廉恥啊,忠孝禮信,反而60年代之後慢慢慢慢就開始消失,好像新一代已經沒有這樣的想法,簡單來說比如我搭地鐵,所有人都只知道玩手機,不會讓座位,無論傷殘老幼都視而不見。

  【解說】“香港教育體制究竟在60年代發生了什麼?”面對中國傳統核心價值在當代社會的缺失,鐘燕齊開始反思,直至在當時的課本中得到了答案。

  【同期】香港課本收藏家 鐘燕齊

  香港到60年代,我們慢慢變成一種工廠式教育,特別是60年代之後,因為香港大量外商來設廠,英資和美資來香港設廠,我們有廉價勞工,有很低的地價,所以他們可以做到很低的生產成本,設廠的時候很正常需要什麼,就是勞動力,那麼這些勞動力就要通過職業訓練,這就會變成一個只為工業上、生產鏈的崗位上的教育,所以每個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把你放到這個崗位,是在一個齒輪裡面的,其實每一個人只需要作同一樣事情,所以在工業發展的當中,我們被犧牲了。

  【解說】追溯到60年代的社會背景,鐘燕齊發現,因外商資本覬覦香港廉價的勞動力,港英政府為了在當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大肆設立“職業訓練學校”,在為生產鏈“批量生產”工人的同時,亦方便了其對社會以及港人思想的管控。

  【同期】香港課本收藏家 鐘燕齊

  去到最後都是一個利益,官府什麼利益呢,因為既然 這麼大量的外商來香港設廠,無論我們的什麼工業,文具、電子、紡織、時裝,我們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這些勞動人口他們不識字不要緊,但他們知道怎麼在崗位上操作,其實是很機械式的,這樣東西就好似30年代,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其實去到最後要講的是什麼呢,都是易於管理,而達到最佳的投產效果和利益。

  記者 雷睿 張宏斌 香港報道

視頻

更 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