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當選法總統 歐美為何“松口氣”?香港中通社4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4月25日結束,現任總統馬克龍勝出,擊敗了法國極右翼政黨候選人勒龐,成為法國20年來首位當選連任的總統。歐美領導人紛紛致電祝賀稱贊。受訪專家分析認為,短期而言,馬克龍勝選對歐美有利,但從長期看,此次大選暴露出西方制度的失能,競選結果從長期來看對歐美並不利。 法國總統馬克龍。圖源:新華社 法國內政部當日發佈消息稱,現任總統馬克龍得票率58.55%,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率41.45%。馬克龍贏得連任。 馬克龍的勝利被歐盟視為一個好結果,歐美領導人紛紛致電祝賀馬克龍當選。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在目前艱難的時期,我們尤其需要一個強大的歐洲,也需要一個致力於讓歐洲更加獨立自主的法國。”克羅地亞總理普蘭科維奇、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歡呼,認為這是歐洲的勝利。 “歐盟放下心中大石”,德媒德國之聲當日形容道。 馬克龍勝選,為何是歐洲的勝利?歐美為何松了一口氣? 旅法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2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解析原因:“從短期看,馬克龍勝選對歐美有利,其一是反俄聯盟可繼續維持,因法國極右勢力親俄;其二是維持西方國家制度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若極右勢力上台會重創其合法性;其三是使歐盟一體化得以維系,極右勢力反歐盟,若上台或推動脫歐,導致整個國際地緣形勢大變局。” 但他又補充,長期來看,馬克龍勝選不利歐美,此次選舉暴露出幾個問題:少數族裔的掘起如穆斯林,對法國的影響已上升到政治層面,馬克龍獲得這一部分選票,當選後料不會急於改變,從文明的角度來看對西方不利。此外,西方無問責制,是靠選舉換屆實現問責,但馬克龍在新冠疫情等問題上處理不好,仍能連任,暴露出西方問責制已失靈。 就在大選結果宣佈後,法國多處爆發抗議,眾多示威者與巴黎警方發生衝突,防暴警察用盾牌和警棍壓制,甚至動用了催淚瓦斯。 事實上,此次選舉不少選民對馬克龍、勒龐都不滿意。正如馬克龍在勝選講話中所說:“我知道很多同胞給我投票,幷不是因為贊成我的競選綱領,而是為了抵制極右翼。” 宋魯鄭分析馬克龍勝選幾大原因:馬克龍獲得了穆斯林選票的支持;理性選民兩害取其輕,避免選極右出現更壞情況;法國還未做好女性當總統的思想準備;政治民眾有遺忘特點,今年馬克龍大量負債以刺激經濟,國民生活水平未有明顯下降;法國媒體一邊倒支持馬克龍;西方國家罕見地在選舉關鍵時刻為馬克龍發聲,從外部干預了此次選舉。 縱觀法國極右翼政黨歷年大選結果,勒龐的父親老勒龐以17.79%慘敗;2017年勒龐與馬克龍對決時,僅獲33.90%的選票;此次勒龐41.8%的得票率,盡管仍敗於馬克龍,但在法國,極右翼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權力。勒龐在敗選講話中強調:“今晚的結果本身就代表了一個巨大的勝利。” “極右勢力此前一直被妖魔化、邊緣化,被稱作納粹政黨,只能維持百分之十幾的基本盤,這次獲得40%以上的選票,說明被選民完全接受,視作普通政黨。另外亦說明,極右勢力理念已跨越了基本盤,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但也不排除,這是勒龐一種鼓勵選舉士氣的說法。”宋魯鄭分析道。 他續指,歐美都在向極右民粹方向發展,但極右擴張只是表象,原因是歐美貧富差距過大,中產萎縮,以及種族結構變化,少數族裔掘起。 面對一個分裂的法國和極右勢力掘起的法國,馬克龍的第二屆總統任期更為艱巨。法廣評論大選結果,指法國總統選舉顯示,存在精英階層、基層民眾“兩個法國”,馬克龍必須從中調和,以免在通貨膨脹飛速發展下發生社會危機。 對此,宋魯鄭認為,馬克龍面臨的挑戰內外兼有,外部主要是俄羅斯及新興國家的掘起、美國對歐洲戰略自主的反對等,內部主要是經濟改革困難、種族問題。 選舉大戰還未結束,包括勒龐、梅郎雄、澤莫爾在內的多位落敗總統競選者均表示,將角逐立法大選。外界猜測,接下來的6月12號將舉行法國國民議會選舉,或出現共治局面。至於共治局面,宋魯鄭指:“以前總統大選和國會大選存在兩年時差,選民或因不滿執政效果而投向其他政黨,為避免這一情況,本屆國會大選與總統大選放在同一年,僅相差一個月。不過,此次極左極右勢力均強大,馬克龍或將成為少數。” 馬克龍進入第二個任期,中法關係會否生變?宋魯鄭直言,雙方關係一直穩定,中法是大國,主要看戰略關係,雙方沒有對外政治衝突,互相不構成威脅,合則兩利;中美博弈下,中國對法國是戰略性需求,法國出於尋求戰略自主,對中國亦為戰略性需求。至於經濟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較小,影響不了大局。“法國媒體和知識精英對中國不友好,但政府非常清醒,會以國家利益為先。”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