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美發布中國軍力報告 再炒作台海及核威脅論香港中通社11月3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29日發布2022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下簡稱《報告》),再度渲染“中國核威脅論”,炒作台灣問題。受訪專家直言,中國強化核能力目的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美國意圖則是維持全球霸權,兩者存在根本區別,台海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雙方必須謹言慎行,管控危機。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報告》老調重彈,繼續強調中國核力量的提升,宣稱中國“可能加速了核武庫擴張”,並估計中國現役核彈頭庫存已超過400枚,2030年升至1000枚,到2035年可達1500枚。不過,根據2021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核彈頭數據,美國擁有3750枚現役與非現役核彈頭,近10倍於《報告》中所估計的中國核彈頭庫存量。中美相差如此之大,美國為何要在《報告》中著力渲染中國核力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0日在記者會上回應指,美方近年來反復炒作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自己擴張核武庫,維持軍事霸權尋找借口。美方應認真反思自己的核政策,摒棄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停止破壞全球戰略穩定,并切實承擔起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 軍事專家、鳳凰衛視評論員宋忠平30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告》謬誤在於,中國過去的核力量弱小,強化核能力目的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中國的底線原則,避免受打擊狀態下毫無還手之力,而非美國想要的維持全球霸權。此外,中國向來不與美國搞軍備競賽、核軍備競賽。中國核武應屬於少而精,即適度增加性能、數量及質量,強化核武器的有效性,提升二次核反擊能力。 聯合國“五常”均為擁核國,宋忠平一一分析指,中國自擁核的當日即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武器數量亦適度,遠不及美、俄的零頭。英國伴隨美國的核戰略,是美國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奉行核戰略的獨立自主性。美國則揚言對盟國提供核保護傘,以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 “全球核軍備競賽早已開啟,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國不願削減自身的核武器。”宋忠平指出,美俄之間的混合戰爭已經爆發,烏克蘭便是美國在實體戰爭中的代理人。美國核力量已是世界最強,還要斥巨資打造新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包括研發哥倫比亞級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哨兵陸基戰略核導彈、“核常兼備”的B-21戰略隱身轟炸機等。這導致其他國家不得不跟進,包括朝鮮、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國均在發展核武器,以維持自己的國家安全或維持地區霸權。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這份一年一度發布的《報告》也有愈來愈多著墨。從2020年報告的160處提到台灣,增加到2021年的177處,今年進一步增加到194處。美方認為,沒有跡象顯示大陸攻台在即,但相信大陸在2027年前加快整合軍力。不過,這也與此前美國高官、美軍將領多次警告的“中國大陸在2022或2023就可能攻台”的說辭不同。 對此,宋忠平直言,當前台海局勢危機責任一方全在美國,至於中國何時解決台灣問題,關鍵在台灣當局是否在美國的縱容下,謀求事實法理“獨立”,到時解放軍將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解決台灣問題。美方對台表態經常出現看似矛盾的表態,原因是美國更希望台灣維持現狀“不統不獨”,既不想給大陸製造口實,又試圖掀起兩岸軍備競賽,對台大量軍售坐享其紅利,即一方面改變現狀,一方面又在大的原則問題上維持現狀。 宋忠平續指,中美圍繞台海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若在台海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周邊各個海域,包括渤海、黃海、南海、東海,也很可能相應爆發軍事衝突,因此雙方必須謹言慎行,管控彼此的危機,否則將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帶來災難。 《報告》還提到,中國在過去的一年“在印太地區採取更具脅迫性和強勢的行動”。美媒美國之音解讀稱,在南中國海,中國增加了與美軍及其在該地區的盟友相遇事件的次數。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近來在南海動作頻頻。美國副總統哈里斯22日登上中菲南海爭端最前線的巴拉望島。另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發布消息,美國海軍下屬兩艘偵察監視船,近日在南海區域內活動頻繁,在海南島南部和西沙群島北部展開高強度作業。而就在《報告》發布之際,據解放軍南部戰區官方賬號發布,美軍“錢斯洛斯維爾”號巡洋艦,29日未經中方同意,擅自闖入中國南沙群島鄰近海域。 宋忠平認為,南海為“多事之地”,一些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存在島嶼及海洋劃界方面的爭端,美方近來頻頻炒作南海問題,目的是裹挾東盟國家來共同對抗中國、遏制中國發展,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中美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但合則兩利,鬥則兩傷,是永不會變的原則。”(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