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俄烏戰爭將滿周年 西方盟國再吹挺烏集結號香港中通社1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在俄烏戰爭屆滿周年之際,美烏兩軍最高將領17日在波蘭首次面對面會晤。之後,北約及盟國軍事委員會將於20日在德國美軍基地集會,協調各國對烏克蘭軍事援助,並聚焦提供現代主力戰車提案。西方陣營在俄烏戰爭將滿周年再吹集結號,將如何推進這場戰爭的走向? 北約總部 圖源:新華社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米利1月17日親赴波蘭,會晤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瓦列里·扎盧日內,當面聆聽烏軍緊急需求。此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率領美國高層代表團於16日赴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展現美國支持烏克蘭的決心,舍曼指北約保持團結,正兌現承諾。美國軍政高層頻繁親赴“前綫”會見烏克蘭高層,意欲何為?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18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直言,美國仍想令烏克蘭戰事持久化以削弱俄羅斯,甚至影響俄羅斯2024年總統大選,扶持親西方領導人上台,在俄策劃“顔色革命”。另一方面也是為削弱歐洲,令更多歐洲國家依附美國。 美國在俄烏戰爭一年中所扮演的是何種角色?王義桅指,“美國是這場戰爭的策劃者。” 王義桅續指,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近日受訪時承認,2014年西方協調俄烏簽署的《明斯克協議》是在欺騙俄羅斯、為烏克蘭爭取時間,美國在戰爭前不斷欺騙、逼迫俄羅斯動火,戰爭開始後則不斷拱火澆油,除了未直接上戰場以外,已動用金融、信息輿論、外交等各種手段介入這場戰爭。 烏克蘭目前正向西方爭取大批現代主力戰車,希望藉此擊退俄軍,收復烏東土地。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13日表示,西方國家的思維方式已經發生變化,將烏克蘭視為北約組織的事實成員國。他確信,在春季攻勢到來之際,烏軍能獲得來自西方國家的大批裝備,包括坦克、裝甲戰車和戰鬥機。 王義桅分析認為,盡管烏克蘭名義上未加入北約最核心的第五條款(對一國攻擊即是對所有成員國攻擊),但從軍事上來說,包括武器和基地的使用、能源系統及指揮系統等各個方面,烏克蘭與北約早就綁在了一起,屬於功能性的介入。不過,烏克蘭已“北約化”,北約接下來大規模向烏提供進攻性的重型武器,讓烏軍發起攻勢,或要奪回烏東公投入俄的四州,甚至取回克里米亞,接下來或還將進一步進入俄羅斯領土,肢解俄羅斯。 至於烏軍拿到武器後能否擊退俄羅斯取得戰爭勝利,王義桅認為,西方尤其是美方盤算的是給烏方帶來“北約的希望”。“西方看不起俄羅斯,認為俄羅斯戰爭動員能力已達上限,實際上俄羅斯還未使出關鍵一招,攻擊北約的後勤保障,有很多潛力尚未挖掘。” 目前,美國和盟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幾十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但烏方最想要的是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法國與波蘭亦多次“幫腔”求援,惟德國總理朔爾茨面臨各方壓力,仍以各種理由搪塞,并要求與美國商議。但隨著英國首相蘇納克14日宣布,未來幾周內英國將向烏克蘭提供14輛主戰坦克,朔爾茨的內外壓力均加大,就連同黨派的德國聯邦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齊默爾曼也敦促朔爾茨,放棄原本立場向烏“送坦克”。 1月20日,北約及盟國軍事委員會會議將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美軍基地集會,西方能否取得一致立場,尤其是德國,會否跟隨英國向烏提供主戰坦克? 王義桅分析德國與英國的差異:“英國有反俄的傳統,採取離岸制衡戰略,在海外防止歐洲大陸受陸上強國的主導,加上脫歐後要與美國強調戰略協同,計劃將俄羅斯排除在歐洲安全架構之外。而德國認為只需改變俄羅斯的思維,可以和平共處,且當前已擺脫了部分二戰後的束縛。德國作為工業製造國,若繼續拱火向前,更多以能源為基礎的製造業將轉移至美國,削弱德國的競爭力。從產業結構、文化和地緣政治來說,德國都不希望戰事持續。” 王義桅認為,德國在軍援坦克決策上較為慎重,但若頂不住美國壓力,或判斷此舉能快速決定戰局,壓迫俄羅斯同意談判結束戰爭,德國可能會提供主戰坦克,取決於戰局及美國軍援的坦克是否足够。不過,一旦德國鬆口,將對歐洲其他國家對烏軍援決策造成很大影響,料西班牙等國會跟進。在新一輪軍援烏克蘭問題上,西方已有取得一致立場的構想。”(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