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中歐領導人會晤 雙方關係逐步回到正軌香港中通社12月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7日在北京會見來華舉行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這是中歐2019年以來首次恢復線下領導人峰會。 1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來華舉行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圖源:新華社 習近平指出,中歐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在當前動蕩加劇,中歐關係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雙方有責任共同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為發展提供更多推動力。 習近平強調,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雙方要總結歷史經驗,把握世界大勢,堅持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正確定位。中國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願將歐盟作為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 米歇爾和馮德萊恩表示,歐方高度重視同中國的關係,不希望同中國脫鈎,期待同中國發展長期穩定、可預測、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希望通過此次歐中領導人會晤為未來歐中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表示,中歐之間逾60個交流機制,包括戰略對話、高層經貿對話、人權對話等已逐步基本恢復。從機制對話軌道恢復正常交流的角度而言,是個好現象,意味著中歐關係逐步回到正軌。 峰會前夕,中歐各自釋放訊息。馮德萊恩警告不會容忍歐中貿易失衡,希望以談判解決,并稱“帶著誠意前往中國”。中方則表示,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無論是解決歐洲面臨的突出問題,還是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都是歐盟值得信賴、也是不可缺少的夥伴。中歐各自訴求為何?分歧在哪? 王義桅分析認為,中國訴求明確,希望與歐洲達成共識,繼續推進全球化,反對用“去風險”來實施脫鈎斷鏈。歐盟所謂的“不會容忍歐中貿易失衡”,實際上是不能容忍歐洲相對中國競爭力在下滑,甚至被中國彎道超車的事實。 王義桅續指,歐盟此次確實有誠意,但歐盟內部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明年6月歐洲議會大選,部分成員國領導人換屆等,矛盾很大。此外,歐洲傳統產業轉型艱難,高新技術產業正夾在中美之間受到擠壓,尤其是人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被中美拉開距離,處境尷尬。歐洲的心態還未調整,實際上俄烏衝突之後,歐洲的競爭力就在下滑,資金外逃,能源危機顯現,要怪應怪美國,歐洲不能拿中國作為“出氣筒”。 “中歐之間的分歧影響了雙方合作,但可求同存異,不要耽誤可以合作的領域。”王義桅認為,可優先合作的議題,包括支持全球化、調停俄烏衝突、數字化轉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 至於此次峰會後中歐關係的走向,王義桅認為,中歐關係仍處在過渡階段。當前俄烏衝突未停,中國總被牽扯懷疑,且歐盟大選將近,內部矛盾未解決,解決後看雙方如何合作。歐盟清楚,中美之間的和解只是暫時,停留在技術層面,中歐之間要遵循自身的內在邏輯。(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