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問責官員犯錯辭職引發的思考虎年新春,令特區政府騎虎難下、尷尬萬分的“洪門宴”涉事官員終於有人被問責!大年夜,徐英偉請求辭去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一職,特首已經接受其辭呈,將報告中央批准。港府的問責制建立多年,但真正被問責下台的官員寥寥。徐英偉的辭官落台,體現了問責制精神,有利於平息民怨,有利於提升特區政府的公信力,有利於堅定香港各界團結抗疫的信心。 有人稱,特區政府這是拿徐英偉“祭旗”,筆者倒是認為,是否“祭旗”可以各抒己見,但此舉警示更多公職人員,疫魔當前,不可再渾渾噩噩度日,必須全力以赴抗疫!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做事渾渾噩噩,豈能履行管治責任 徐英偉有何才華與政績?此次被“祭旗”是否有點可惜?暫且不論。單從這次赴“洪門宴”的做法,可見個別問責官員渾渾噩噩。 早在去年12月底,港府已經嚴陣以待Omicron變異病毒,作為民政事務局局長,既參與抗疫政策的決策,又負責有關政策的執行,出席過多場抗疫的內部會議,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早有掌握,而民政事務局局長在抗疫當中擔負的責任,僅次於食衛局局長。但徐英偉不僅長時間在宴會上逗留,而且不掃“安心出行”碼、不戴口罩,怎麼能如此糊塗呢?說到底,還是忘了自己的責任。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研討會上曾指出:“管治好香港絕非易事,沒有點真本領是不行的,管治者肩負的擔子更重了。能不能始終把握好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大方向?能不能堅守為民情懷?能不能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能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能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香港更好發展?這些都對管治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僅要愛國愛港,還要德才兼備、有管治才幹。” 夏副主席的這段話,十分重要,也十分中肯,涵蓋了品德、責任、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要求,他希望“治港者”切實負起責任,挑起重擔,可謂“言之切切”、“語重心長”。問責官員作為香港管治團隊中的中堅力量,應時刻對照,捫心自問,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修例風波”期間,面對反中亂港勢力的“黑暴”、“攬炒”,曾有市民批評部分問責官員軟弱怕事,不敢較真碰硬,履職不到位。如今,香港由亂及治、由治而安,施政環境好多了,官員更須努力。眼下各個領域正在撥亂反正,惟不要以為撥亂反正僅僅是打擊“港獨”;問責制是個好制度,同樣需要落到實處。如果官員缺乏責任擔當,則德不配位,理應下台。所有的公職人員都應該以此為戒,強化責任意識。 為錯誤負責,也是一種擔當 “洪門宴”事件後,徐英偉追悔不已,多次通過社交媒體向公眾道歉,稱“我需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我會遵守規定接受隔離,亦會汲取教訓,以後不能再犯”。“我在此亦要向中央政府、行政長官、問責團隊、民政事務局同事及香港市民致歉。在此嚴峻的時刻我未能緊守崗位主持大局,實在抱歉!”徐英偉還表示,在隔離的日子,亦作出深切的反省,重組事件,檢討當中做得不當的地方。如何“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徐英偉用引咎辭職做出了回答。願意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也算是一種擔當。 以往,人們對“擔當”的理解較為狹隘,認為“敢打敢拼”才是擔當。其實,勇於承認錯誤,真心誠意地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也是一種擔當。人無完人,任何人都可能犯錯,特別是在面對複雜局面的時候,一些人素質方面存在的“短板”暴露出來,不經意間犯錯,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而不負責任,且形成一種風氣,就會使政治生態漸漸惡化,最終侵害民眾福祉。 從這個角度看,徐英偉知錯認錯,敢於承擔責任,還是值得肯定的。況且,他年紀還輕,日後東山再起、止水重波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眼下,香港需要一大批敢於較真碰硬、敢於為錯誤擔責的官員,形成一種不畏艱險、不懼風浪的氛圍,才能盡快解決諸多難題。如果出了事,官員僅表示“遺憾”、“失望”、“道歉”,而無人為此負責,香港就沒有希望了。 抗疫不能鬆勁 人人都有責任 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早前在新春致詞中講到:“眼下最重要的是同心抗疫,共克時艱。”他希望港人攜起手來,齊心攻堅克難。 誠如駱主任所言,香港現在最需要的是凝聚力量,特區政府官員、醫療防疫人員、社會各界人士、廣大市民都要團結起來,齊心抗疫,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內耗上,而是要攜手對付新冠病毒這個共同的敵人。 如今香港多處爆疫,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找不到足够人手參與封樓強檢,令香港抗疫懶散拖沓、曠日彌久。Omicron變異病毒株以傳播速度快而著稱,一天之內,不知有多少人會被無辜傳染?此事暴露出香港抗疫的“短板”是港府的社會動員能力不強。 不久前,特區政府以短期或兼職形式征召退休的紀律部隊人員參與抗疫行動。這說明,只要特區政府出面做好動員組織工作,完全可以滙聚起抗疫的強大力量。近日,有醫衛專家指出,第五波疫情爆發還沒有達到頂點,如果出現更大規模的“封樓”、“封區”行動,應該未雨綢繆,用好民間組織、義工隊伍的社會力量。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同樣可以為抗疫出力。風控區的市民嚴守“禁足令”,是為抗疫出力;長者積極打疫苗,是為抗疫出力;市民理解和包容抗疫一線的醫療人員,也是為抗疫出力;市民少聚會、勤洗手、出入食肆主動掃“安心出行”、密切接觸者如實報告過往行蹤等等,都是為抗疫出力。 香港雖然缺少內地那樣的制度優勢,但不能無視內地的經驗,應學習內地的做法,築起抗疫的堅強屏障。 官員做錯事,理應被問責。問責之後,全社會應團結一致向前看,不要再糾結於往事,而是要形成戰勝疫情的合力。唯有如此,抗疫才能取得實效,市民才能看到曙光,香港才能不斷進步。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