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香港當前抗疫應把握好“四對關係”特區政府日前公布了本港若干防疫措施,引發坊間議論頗多。的確,香港當前的疫情十分複雜:一方面,每日確診個案從高峰期的逾5萬回落到逾1萬,有明顯變化;另一方面,每日染疫死亡人數仍逾百人,病死率居高不下,令人揪心!同時,除了中國內地之外,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放鬆了疫情管控。在這種大背景下,對香港疫情怎麼看?香港當前抗疫怎麼辦? 顯然,香港疫情仍處於高位平台期,不可掉以輕心!同時,應看到香港抗疫的複雜性,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能“躺平”,要綜合算好生命賬、民生賬、總體賬,以戰略思維、辯證思維來謀劃當前抗疫工作,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對關係”。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堅定方向”與“靈活應變” 從宏觀看,香港抗疫必須堅持“動態清零”,這個方向不能變。原因有二:第一,香港的抗疫方向必須與國家一致,因為香港這個“小局”與國家的“大局”密切相關,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就引發了深圳和東莞的疫情,決不能重蹈覆轍。第二,香港不能承受“死亡之痛”。第五波疫情爆發前,沒有人預測香港因疫病死亡人數會超過6000人,但現在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加。如果放棄“動態清零”,出現第六波、第七波疫情,又有大批長者、弱者離世,是香港不能承受的,是香港廣大居民不願看到的,那也是對香港這個現代化城市、文明城市的極大諷刺。 從微觀看,在堅持“動態清零”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抗疫的各個階段可以採取靈活措施,應按照“輕、重、緩、急”四個字靈活調整抗疫策略。比如,截至昨日,本港確診病例超過108萬,由於檢測能力不足,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兩三倍。這個時候進行全民檢測,意義不大。反而,把大部分資源集中在重症患者身上,及時挽救他們的生命,更有實際意義。這就體現了靈活性。 “三減三重”與“全民檢測” “暫緩全民檢測”並非“不做全民檢測”,而是延期,目的也是為了集中精力做好當前的重點工作:“三減三重”。 奧密克戎(Omicron)病毒的特點是毒性小、傳播力強、病死率低,但在香港卻表現出病死率較高的狀況。正是立足這個實際,在內地專家組的指導下,特區政府採取了“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的策略。“三減”即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三重”即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區域採取精準有力措施;“一優先”即優先救治長者;“四集中”指集中專家、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救治。這是近期必須牢牢把握的重點。 抓重點,但不能放棄難點。在香港做“全民檢測”很難。與內地相比,香港的社區組織較弱,市民接受核酸檢測的自覺性不高,還有許多技術性問題成為“攔路虎”。越是困難,越需要下大力氣提前做好“功課”。比如,有人不配合怎麼辦?應透過“緊急法”為“強檢”提供法律依據。又比如,“全民檢測”涉及的點位布置、防疫人員調配、送檢運輸、現場秩序維護等,都須提前做好準備,必要時也可以事先搞幾場演練。 “全民檢測”在疫情的“一頭一尾”很重要,已經錯過了“一頭”的最佳時機,就再也不能錯過“一尾”的最佳時機。未雨綢繆,確保“清零”清乾淨,不留尾巴。 “對內通關”與“對外通關” 特首日前宣布,自4月1日起將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這將是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採取“熔斷”機制後,首次解禁,向“對外通關”邁出了關鍵一步。如果屆時香港疫情有明顯好轉,取消禁飛令未嘗不可,但從全局角度來看,政府應把握好“對內通關”與“對外通關”的關係。 首先,“通內地”重於“通海外”。且不說香港與內地封關至今,令無數家庭咫尺天涯、不能團圓帶來的痛苦,僅從經濟和民生角度看,香港與內地的密切程度遠高於上述9國,特別是香港的生活物資、包括淡水資源都由內地供應,香港要獲得內地支持、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應把“通內地”作為首項選擇。 其次,先“通海外”不利於“通內地”。去年,香港和內地專家組進行了多輪磋商,就通關問題接近達成一致意見,誰料第五波疫情爆發,打亂了計劃。那時,香港連續數月無新增病例,通關的基本條件尚好。但現在的香港,不知何日才能實現“清零”,而如果優先“通海外”,本土雖然“清零”,輸入源源不斷,香港仍然是充滿風險之地,與內地的通關將遙遙無期。 “謀近”與“謀遠”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當記者問及香港抗疫教訓時,他坦言:“如果當時大力推高接種疫苗人數,特別是加強對院舍長者的保護,可能可以減少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數。”此言道出了“香港之痛”! 那麼,當初為什麼沒有大力推廣疫苗接種呢?說白了,還是缺乏長遠考慮。市民接種願望不高,醫療機構普及抗疫知識做得不夠;還有部分心懷叵測之人“借疫還魂”,抹黑內地的疫苗質量不好、副作用大。這一切,導致了香港在疫苗接種上“集體近視”。 用戰時思維來謀劃抗疫,既要考慮到這是一場阻擊戰,也要考慮到這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把握好“謀近”與“謀遠”的關係。“謀近”,就是解決燃眉之急。“謀遠”就是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提前做好準備。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援港抗疫工作第九次協調會上指出,要圍繞“三減三重一優先”的工作重點有序鋪排下一階段工作,特別是發揮好援港醫療隊的作用、提高方艙醫院等隔離檢疫設施使用率、加快中央援港物資發放節奏和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夏副主席的這一要求,正正指出了當前香港抗疫重點和難點;香港應在重點上着力,在難點上突破。 香港當前抗疫,既要考慮到自身是“一盤棋”,更要考慮到香港“這盤棋”也是全國“一盤棋”中的一部分。如此,才能把握好以上“四對關係”,以最小成本贏得最大實效。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