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陳曼琪:支持“改革招標制度,扶助本地企業”議案分享到:
香港擁有“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不論大型或中小微型的企業,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過往,政府奉行“積極不干預”的政策,理想地認為市場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本地中小微企初創企業若然仍被當局愛理不理,最終也難以得到合適的空間和土壤。政府要做的,不單是“監管者”,更是“推導者”和“大用家(Big User)”,改革招標思維優先使用本地產品,令我們香港能有更大的創科資源,培養吸納更多人才。 香港優厚的創科條件和人才 事實上,香港擁有優厚的創科條件和人才。記得疫情爆發之初,當時創科局與香港的研發中心合作推出可重用的“銅芯抗疫口罩”,能在本港完成兩次全民派發。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由本地研發的銅芯口罩,曾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由此可見,只要政府能夠願意積極投入,香港研發的產品是可在本地廣泛應用。 另外一個本地科研的例子,就是為人所熟知的大疆無人機。大疆的例子告訴我們,本地技術配合大灣區協作空間,再加上本地“天使投資”的觸覺,亦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香港有多間世界一流高等院校,科研發表的質量及數量均走在前線,是全球重要的學術樞紐,但當談及將科研結果產業化時,香港就似乎一直在“追落後”。 充當“大用家” 香港政府要如何做到“識貨”?就是要多實踐,在招標制度融入扶助本地中小微企業政策,亦要充當本地科研產品的“大用家”;一來自己用過、試過,才能培養出準確的市場觸覺;二來也可令中小微企感到本地產品和香港品牌受到重視。 另外,我們不需將科研想得極之“高大上”,要造甚麼太空科技又或世紀工程等等。其實,日常生活中一些小裝置,亦是大有可為的科研想法。就如樂齡科技上,許多外地進口的軟硬設備未必適合本港現實的情況,而政府有沒有想過鼓勵協助本地中小微企開發相關的產品呢?例如,上至適合本地安老院舍的大數據程式,下至一支多功能拐杖。當局要提供資金研發,帶頭採購成品,再向本地機構推銷產品。一切也只在乎政府願不願意“落水”,發掘各行各業之中的創科空間。 再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政府不能充當“大用家”,也不要為產業設置障礙。就如我們的中醫藥業界,衞生署的中成藥註冊制度嚴重僵化,令許多中小型藥廠需要放棄傳統藥品發展。多年以來,政府只當自己是“監管者”而不是“推導者”,香港政府應主動積極有為,改革招標制度,打造協助中小微企發展平台,擦亮香港品牌,帶領香港中小微企走向更高的台階。 (作者陳曼琪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編輯:蔡志東】
|
視頻更 多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