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港府應加大力度爭取境外醫護人員分享到:
![]() ![]() ![]() ![]() ![]() ![]() 醫護人員在全世界也是寶貴的人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的情況下,病患人數急增,醫護人員在世界各地更加“搶手”,導致一些地方出現醫護人員流失的情況。 依據醫管局數據,截止今年4月的過去一年間,全職醫生流失率約7.9%,全職護士流失率更達9.5%。香港本身是一個老齡化社會,長者人口佔比超2成,極度依賴公營醫療服務,更何況在疫情持續反彈的情況下,病人有增無減,前線醫護實在不勝負荷。特區政府面對此情況,放寬非本港培訓的醫生在港執業規定,醫管局亦有意招攬大灣區醫生。這些加大力度吸引境外醫護來港執業的舉措,有助於解決香港醫護人員不足的燃眉之急,值得市民支持。 事實上,爭取境外專業醫護人員可謂大勢所趨,世界各地早已有先例。比如新加坡早已設立一張列有158所世界知名大學的名單,只要符合年資以及專科資格,便可以在新加坡免試執業。2011年至2017年間,在新加坡工作的海外受訓醫生有5,510人,佔醫生總數的42%。反觀香港,境外醫生佔本港醫生總數不足0.1%。另外,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多個發達國家近年亦出台了政策積極吸納境外醫護。毫無疑問在招聘境外醫生政策上,特區政府可以更加進取。 無論從港人福祉、社會整體利益出發,還是想減輕醫護的工作壓力,輸入更多境外醫護人才都是對應之策。然而,個別醫護組織為了維護保護本地醫學界利益,總是舉出似是而非的反對理由,犧牲社會總體利益。 新一屆特區政府帶來了施政新風,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強調,當局沒有限制任何地方的醫生來港執業,並指出內地也有很多高質素的醫生。期待特區政府能盡快優化本港的境外醫生招聘機制,亦希望香港醫療組織秉承著醫者仁心的理念,客觀看待本地醫護人員嚴重不足的事實,不要阻撓優秀的境外醫護人員來港支援。 (作者為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副會長 陳國旗) 【編輯:李泺】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