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港須“穩字當頭”保和諧 與內地呼應

分享到:
2022-10-05 11:0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剛剛過去的國慶,香港與內地一樣,以各種方式慶祝新中國成立73周年。國慶剛過,一道喜訊傳來,國家首次向港澳地區招募航天“載荷專家”,體現出對香港的信任、對香港青年的期待、對香港創新科技的重視。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將於本月16日在北京召開,將對中國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作出整體謀劃,內地處處呈現出喜迎“二十大”的喜慶氛圍,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這次會議都十分關注。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祖國內地是一個整體,國家的盛事亦是香港的盛事,香港須與內地遙相呼應、“穩字當頭”,促使社會和諧有序、喜慶祥和。

漸進式防疫鬆綁 忌急躁冒進

現在,從中央到地方,“穩”字充滿各行各業: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住信心、穩健有效……而香港要“穩”,首要問題在於疫情要管住。自上周一(9月26日)放寬防疫管控以來,香港每日確診數字並未出現大幅度增長,說明防疫新規是合乎實際的,但這並不意味數天內可以立即再度“鬆綁”。首先,“鬆綁”新規實施後,需要有一個觀察期,如果觀察期太短,難以精準判斷利弊得失,也就無法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其次,新冠變異病毒株的危害性、傳播力,醫學界仍在研究,在全面掌握相關信息之前,急躁冒進就意味着巨大風險。

疫情爆發至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陷入了“放鬆-收緊-再放鬆-再收緊”的怪圈,反覆折騰,民眾苦不堪言,經濟也沒有走出低谷。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二(9月27日)突然宣布疫情已經結束,引發一些“新冠後遺症”患者抗議;而將於年底退休的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NIAID)所長福西(Anthony Fauci)也表示反對,並提出警告。

上月21日,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世界還沒到戰勝疫情那一步,但我們可以看到終點綫。”並同時提醒:“當終點綫出現在眼前時,馬拉松運動員不會停下來。我們也必須這樣做……現在是停下來的最糟糕時機。”

綜合各種因素看,放鬆疫情管控是趨勢,但對於香港來說,“鬆綁”必須是“漸進式”的,穩步放鬆,暫時還不可急躁冒進。

重振經濟 須出實招硬招

最近,香港樓價下跌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樓價也是經濟的“晴雨表”,中小企業倒閉、市民收入降低、失業率增高、資本和人才外流、投資者預期減弱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波及樓價。

疫情爆發至今,香港對內、對外“封關”日久,商業往來受阻,商賈雲集、遊客如潮的情景已經久違了,基層“搵食”艱難、中產手頭拮據、高收入群體的獲得感也在“縮水”。雖然特區政府出台了多輪紓困措施,但庫房存糧終有見底之時,“派糖”絕非長久之計。

那如何重振經濟?政府須出實招硬招。特區政府長期奉行“積極不干預”的政策,這在過去很長時間證明是成功的,造就了市場經濟的繁榮,香港也被譽為“自由港”;但非常時期須有非常之策,政府應積極主動,把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結合起來,找到救市的辦法。

比如,世界上許多經濟體把“出口、消費、投資”喻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現時香港出口和消費乏力,能不能在投資上多想一想辦法呢?政府庫房存糧不多,不妨利用市場手段,加大公共設施建設投資,既創造就業崗位、又拉動經濟增長,令民生與經濟兩方面都受益。

港治理能力 中央有期盼

香港國安法和新選制實施後,香港社會整體上變得平穩,和諧有序,但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約束”是不夠的,還需有諸多的“軟約束”,而“軟約束”更多是源於“認知深化”、“心理認同”、“集體自覺”。在這方面,仍需要全社會用心用力,其中特區政府應承擔主體責任。

往屆特區政府不太注重與社會各界及市民的溝通,凡事按部就班發布信息,而不做或少做過多解釋;新一屆政府班子則吸納了許多媒體出身的人士,從用人上可以看得出重視傾聽、溝通。當局最近正在大規模地推進諮詢工作,為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作準備,這是一個明顯的變化,但這還不夠,香港社會撕裂的程度很深,特別是部分群體對政府積怨頗多,彌合裂痕需要做大量工作,政府能不能與社團、政黨、基層民眾,保持長期有效的溝通協調,是衡量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香港中通社圖片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闡述“愛國者治港”時指出:“要樹立市民至上的服務意識,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打破門戶之見,遇事多溝通、多交流、多諒解、多補台,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促成最廣泛的團結。”這些都是中肯之言,是中央對特區政府官員的厚望,也是對各界人士的厚望,更是對香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期待,香港社會應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好。

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香港實現了“由亂到治”,正在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人們求新、求變、求發展;然而,在一片和諧的氛圍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秉棄對立思維 優越意識

近日,國家首次向港澳地區招募航天“載荷專家”,這原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在持續不到半個小時的記者會,有記者的關注點令人匪夷所思,比如“為甚麼這次只得載荷專家這個職位向港澳地區開放?是否因為一些國家安全的問題?”“是不是申請載荷專家要是共產黨員?”“將來香港人是否都會開放參軍或其他選項?還是內地暫時對香港的信心不足?”……這些問題的設置,再次折射出“泛政治化”思維,如果總是有人戴有色眼鏡看內地,任何好事情都會被抹黑、蒙塵。

國家信任香港,香港也要信任國家,香港與內地應形成良性互動的氣氛,惟有如此,香港才能有效把握內地提供的發展機遇,既貢獻國家,又成就自我。事實上,香港在許多領域需要國家支持,如果總是讓“對立思維”、“優越意識”佔了上風,只會令香港失去更多機會。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國家息息相關。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中共“二十大”對中國的發展影響深遠,會議作出的決策也蘊藏着香港的發展機遇,因此香港“穩字當頭”,保持和諧穩定的氛圍,與祖國內地的主基調是協調的、也是應該的。

(作者屠海鳴: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