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內地控疫“5+3”傳遞的訊息

分享到:
2022-11-15 18:24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上周,內地公佈了“疫情防控二十條”,涉及一系列調整防疫策略的訊息。其中,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這是疫情暴發近三年來,內地在疫情防控上首次出現鬆動,因而引來廣泛稱讚。“5+3”措施公佈後,引來內地和香港對經濟複甦前景的無限憧憬,兩地股市隨即大漲。

從“7+3”到“5+3”,到底釋放了什麼訊息?在筆者看來,至少有以下訊息值得關注。

中央對結束疫情有信心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今年9月底時曾經說過,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目前人類能够看到走出陰霾的曙光。這一表達準確地描述了新冠疫情的發展趨勢。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內地的防疫措施是全球最嚴格的,也是新冠疫情大流行下最安全的地方,無論是從因疫死亡人數看,還是從產業鏈、供應鏈的運作情況看,可以說以較小的代價,把損失控制到了最低限度。

那麼,現在調整防疫政策有何科學依據呢?國家疾控局負責人近日表示,評估發現,隨著病毒變異,潛伏期逐漸縮短,密切接觸者在5天內檢出陽性的概率很高。

奧密克戎的最長潛伏期是8天左右,因此,隔離期限進一步優化到“5+3”。

同時,內地不再判定次密接者、取消中風險區的判定、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

根據評估顯示,次密接者的陽性檢出率很低,約3.1/10萬;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約為3/10萬;外溢人員陽性檢出率大概是4.9/10萬。調整之後,可以節省集中隔離資源。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在近三年來,內地通過抗疫實戰,積累了海量的流行病調查數據,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研究,對疫情的傳播規律和變異特征認識更加清晰、把握更加精準。這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政策調整。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訊息是,中共二十大閉幕後,中國國家領導人最近一段時間密集的外交活動。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4日至17日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並對泰國進行訪問。

而此前,習主席在京會見了四位來華訪問的國家領導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了第25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5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

這些變化表明,中央對疫情走向有科學數據和精準判斷,對結束疫情有足够信心和掌控能力。

“徐徐收尾”是理性選擇

內地防疫出現鬆動,是審時度勢的選擇,並不意味著會在短時間內全部鬆動、完全放開。

原因有四:一是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依舊處於流行態勢;二是內地新發疫情還在出現,呈現多點暴發的態勢;三是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且老齡人口占比不斷攀升,秋冬季是病毒傳播的高發期,有擴散加劇的風險;四是內地的醫療資源與人口規模還不匹配,突然全面放開,一旦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將無法逆轉,會導致更大的混亂,得不償失。

自疫情暴發以來,不斷有人指摘中國的防疫政策過於嚴厲。這些人並沒有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問題。

中國有14億多人,比歐洲人口還多,占全球五分之一。任何一個數字乘以14億,都大得嚇人;任何一個數字除以14億,都小得嚇人。這是中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區別。

“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家一旦出現危機,無人能救。因此,中國政府出台的每一項政策,都必須著眼大局、著眼長遠、著眼民眾的根本利益。

風暴來臨時,需要當機立斷、果敢行動;風暴將去時,需要徐徐收尾,盡量減少損失。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要求各級幹部樹立底線思維、全局思維、戰略思維,確保不犯顛覆性錯誤,正是立足於中國特殊的國情。

如果細心觀察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處理各種危機之策就會發現,“穩”是主基調。在經濟上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不偏不倚,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在應對台海、東海、南海的多次危機中,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唯有“穩”字當頭,才不會亂了陣腳,把損失降到最小,把收益做到最大。

從效果看,每一次都化“危”為“機”。據此,可以判定,內地防疫政策的放鬆,也是一步一步放鬆,徐徐收尾,不要期望一夜之間回到疫情前。

香港應把握好復常的尺度節奏

內地防疫政策放鬆,給香港市民以信心,市民期望香港再次放寬防疫措施,有人這幾天不斷呼籲取消“安心出行”,並將入境隔離“0+3”改為“0+0”。

這種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一步到位改為“0+0”呢?什麼時候改為“0+0”,不能憑一時衝動,而是需要科學分析。

近日,香港每日仍有5000多宗確診個案,相對於香港730萬總人口來看,這個比例不低;同時,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仍然承受著較大壓力。

這說明,“0+3”政策的效果有待觀察。特別是香港近期的國際會議、展覽、賽事開始逐漸增多,境外人員的出入已數倍增加,香港居民的各種聚集活動也多了起來,這些現象和狀況會不會給防疫造成負面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評估,市民切勿急躁。

香港的醫療資源並非“綽綽有餘”,第五波疫情初期的醫療擠兌和應對危機的慌亂無章,令人印象深刻。香港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死亡人數逾萬,現在的病死率仍在0.7%左右。

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況且“傷疤”還沒有完全好。社會各界和市民有充分表達願望的權利,但政府應該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如果心無定力,造成疫情反彈,會導致更加尷尬的局面,而香港也經不起反反複複的折騰。

內地變“7+3”為“5+3”啟示香港,走好復常之路,應緊緊盯住一個“穩”字。哪些方面可以放鬆,哪些方面還需要堅守,復常的尺度和節奏如何把握,這些問題都需要細細思量。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