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吳子倫:助力青年向上流動 必須作出根本改變

分享到:
2022-11-21 15:3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青年是社會上最具活力的群體,也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先鋒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關顧青年發展,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要協助香港青年解決“四業”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不過,現時大多數青年發展相關的措施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並非實現“青年興”的好方法。要令青年可以持續向上流動,筆者認為首先要在經濟、社會及知識三個層面作出根本改變。

第一,改變財富累積心態,放眼世界尋找機遇。今年年中,有機構訪問了應屆大學畢業生,發現他們對第一份全職工作的期望薪酬達到月薪約$25,300,較香港每月入息中位數的$20,000高出26.5%。在筆者與青年接觸的過程中,還多次聽到有人希望在畢業後1、2年內儲夠首期,“大想頭”地一步登天實現置業夢。這些思想都是不現實的,社會需要改變青年就財富累積的心態,讓他們認識到必須強化自己實力、刻苦努力才可以獲得他們期望得到的報酬,逐步累積,最終實現夢想。

而且,香港青年很多時都將目光局限於香港,就算未能找到合適工作,亦不願外出打拼。事實上,內地城市及“一帶一路”國家正處於高速發展期。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多年來都積極為青年“搭台搭梯”,每年提供大量內地交流、實習活動,而在2021年初更推出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支持青年到內地就業;另外,《南沙方案》包含了大量措施,進一步為青年落戶內地城市提供切入點;近年政府亦推動“一帶一路”發展,為青年提供海外發展機遇。香港青年應嘗試放眼世界,追尋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並從中獲取發展紅利。人才是流動,相信青年在外歷練後,必然回到有著“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香港,繼續追求個人發展,貢獻社會。

第二,改變單一學習思維,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香港是一個重視學歷的社會,在“一試定生死”思想盛行的年代,香港青年為了入大學總是無所不用其極,不但時刻聚焦於學校的課堂學習,在課餘時間每每安排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和興趣班。雖然特區政府推出了青年自薦計劃,為青年提供參政議政的機會,並且以“優秀青年嘉許計劃”鼓勵青年參與社區建設工作,可是香港青年根本難以有空餘時間參與社會事務。反觀內地,國家在2021年推出了“雙減政策”,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使他們可以騰出時間,參與包括社會建設的事務,促進全人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當然,香港要完全跟隨內地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但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以嘗試推動升讀大學時將參與社會事務作為入學計分部分之一,這樣才可以有足夠誘因改變青年只在學校學習的思維,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在過程中有更廣泛的學習,並凝聚人脈、提高個人聲譽,以爭取未來在社會地位。

第三,改變歷史法治觀念,建立底線推動發展。過往,通識科的評分準則令青年建立了事事反對的習慣,而非就事實對錯作出的批判思維。雖然,通識科已經改變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但這不代表可以完全改變社會風氣,青年依然會受到刊物和社會風氣影響。事實上,“紅隊思維”是維護一個社會進步,避免整個社會一同向錯誤的方向推進,因此建立青年的批評能力依舊重要。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要找對角度,強化青年的歷史、法治觀念,協助他們建立一條無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觸及的底線,避免他們因為知識水平不足及缺乏整體國家觀念而引發民粹主義。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多項強化國民身份認同的措施,涵蓋的對象由學生增加至家長,絕對值得支持。另外,我們也要讓青年學習自我批評,不斷提升知識層面和邏輯思維,讓他們在工作及人生發展上都可以更容易得到成功,未來更好地貢獻和建設香港,積極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總括而言,助力青年向上流動並非靠個別計劃就可實現,我們更要思考如何在全方位去落實工作,從經濟、社會及知識三個層面改變青年的根本觀念,讓青年準備好抓緊政府和社會提供的機會,逐步走上成功之路。

(本文作者吳子倫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雲浮市青聯委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