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吳志斌:及時優化完善“搶人才”政策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去年12月28日開始接受申請,其目的是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港發展,一方面填補過去數年流失的部分人才,另一方面吸納香港在發展新征程中所需的各種專才,這也打響了香港與世界各地搶奪人才的“第一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2月15日表示,“高才通”計劃在推行七周後申請人數破萬,申請者以年輕人居多,30歲以下的申請者約占申請總數一半。目前已處理的申請約8400宗、已批出的申請約7700宗。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去年12月起接受申請。中通社資料圖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聚集天下之英才,符合香港國際都市的定位和未來的發展目標。然而,近日有關賀建奎“高才通”簽證獲批一事,不僅引起了公眾熱議,也使得政府重新審視計劃申請程序的不足之處,並即時作出調整。 申報案底 應有之義 2018年,時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訪港,對外宣布其研究團隊利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讓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嬰誕生,宣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成為全球首例,事件引發基因編輯的醫學道德倫理爭議。其後廣東省當局組建專責調查組展開調查,2019年賀建奎等三人被深圳法院裁定“非法行醫”等罪名成立,賀建奎被判處三年的刑期,三人被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列入人類生殖技術違法違規人員“黑名單”,終身禁止從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工作。賀建奎去年刑滿出獄後,成立“賀建奎實驗室”,從事罕見遺傳病基因治療科學研究,強調自己會遵守道德倫理做學術研究,希望為基因治療平價化出力。 賀建奎申請高端人才通行證時,當局並無要求申請者申報是否有刑事定罪紀錄,結果是賀建奎因為其專業資歷獲批簽證。對此,筆者不禁想問,究竟何為人才?特區政府判斷高端人才的標準何在?審批時會否考慮申請人的品德?是否“一刀切”拒絕所有有刑事定罪紀錄的申請人? 首先,“高才通”計劃並非是移民計劃,但即便是一般的移民申請,都需要出示所謂“良民證”,而至於個人的刑事案底是否成為簽證申請的障礙,這往往需要針對個別個案作出具體分析。“高才通”計劃在接受申請初期不需要申請人申報是否有刑事定罪紀錄,這是程序的漏洞。其次,賀建奎的個案之所以引發爭議,並非是因為他曾有過案底,而是因為他的研究逾越了法律、道德和人倫的底線,已經破壞了同行對其專業信任。最後,從一個更為廣泛的社會認識層面來看,香港雖缺人才,但還沒有到“備位充數”的窘迫之境。要人才,更要德才兼備的好人才,還要防止一些心懷鬼胎的人,借著“人才”之名,混入香港破壞社會和政治生態。 與賀建奎個案的爭議性相比,另一則有過之無不及的事件便是有人意圖利用“高才通”計劃來港從事其他活動。2月20日,一名內地女子在社交軟件上表示,自己懷孕二十七周,“高才通”計劃申請獲批,計劃在5月底預產期前來港產子,並希望找尋同樣來港生子的“姐妹”交流。據悉,這並非是一則獨例。不少網友對通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生育的行為表示驚訝,並批評該名女子嚴重違反了“高才通”計劃的初衷。有關網友的批評和擔憂不無道理,“高才通”計劃並不是不允許來港生子,但不是讓申請者以產子為目的來香港,很顯然的是,該名女事主無心來港工作,也可以說是“浪費”了高端人才來港的一個名額。 有關事件曝光後,特區政府反應迅速,入境處檢視賀建奎的申請後,懷疑有人以虛假陳述獲得簽證,已依法宣告其簽證無效,並會進行刑事調查。同時從2月22日開始,入境處要求“高才通”計劃申請者必須申報是否有刑事定罪紀錄,而針對已遞交但未獲批出的申請,亦會要求申請者補交相關資料。此外,針對來港產子個案,相關部門也會全面加強相關的入境配套措施。 因時制宜 推動發展 從表面來看,賀建奎取得簽證和有人欲借“高才通”計劃來港產子是反映有關計劃的程序疏漏,但從本質上來看,這更涉及到了香港社會近年來的深層次矛盾。一方面,黑暴暴露出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前,香港極為容易成為海內外犯罪者的“避風塘”,而不申報案底,不進行刑事紀錄審查,更容易使得小部分不法分子將輸入人才計劃當成進入香港的“便利通道”和“直升梯”。另一方面,有人利用相關計劃來港產子,行為上即便是符合法律程序,但從情感和初衷上,是對有關計劃的“傷害”,這無疑會加深部分市民對社會資源的不平等、不公義的分配的疑慮。而這種“揩政策之油”的行為更有可能令兩地民眾之間產生芥蒂和誤解。 施政以結果為導向,但政策制定更需要深思熟慮。“高才通”計劃本身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嘗試,在初期的實施過程中有或多或少的漏洞和不足,這本無可厚非,但人才之戰,寧缺毋濫,更不能讓高端人才之爭,成為香港人財兩傷的猜疑甚至“內戰”。 (本文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吳志斌)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孟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