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如何看待中央政府過去五年工作

分享到:
2023-03-08 11:37 | 稿件來源:紫荊

【字號:

中央政府每五年一屆。前天,在換屆之際,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用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來概括“過去五年”。

誠如所言,2018年至2023年這五年間,中國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少有的。自2018年美國挑起對中國的貿易戰始,美西方對中國打壓、圍堵、封鎖的強度越來越大,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可用“風高浪急”來形容;自2020年始,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內傷”逐年顯現,到2022年下半年最為明顯;自2022年初始,俄烏戰爭引發世界局勢動蕩,經濟發展受到“政治上選邊站”的嚴重影響,得益於全球化的中國經濟受到“逆全球化”的嚴峻挑戰,暗礁密布,風雲突變。同時,中國經濟在這五年還處於從“中高速”到“高質量”的“轉換期”,不僅需要巨大投入,還需要統籌好規模與效益、內需與外需、經濟與民生、近期與遠期等多對關係。“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可概括為一個字:難!

如何看待中央政府過去五年的工作?客觀地講:知難而進,好於預期。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觀察。

經濟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5.2%”。

這個數據看上去並不高。上一個五年(2013年—2018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1%。但橫向比一下,中國經濟增幅仍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兩倍左右。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到121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8萬億美元,在全球經濟的佔比提升到18%以上。

也是在這五年間,深圳的經濟總量超越了香港,福建的經濟總量超越了台灣。折合人民幣計算,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為2.42萬億,香港為2.40萬億;2022年,福建經濟總量實現5.31萬億元,台灣5.12萬億元。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是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五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從“重要引擎”變為“主要引擎”,“5.2%”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5.2%”對香港經濟同樣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香港過去五年的經濟不景氣,倘若沒有內地的“5.2%”的拉動,經濟會更慘。

科技創新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

若把這五年放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時間段看,可以說,是“科技自立自強”的“覺醒期”“發力期”。以往,雖然反覆講“自主創新”,但由於能從發達國家買到技術,企業推進自主創新的願望並不強烈。2018年美國開始對華為、中興等公司實施打壓後,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封鎖逐步加大,令國人徹底醒悟:核心技術永遠是買不來的,只能靠自己!

這五年,中央政府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加大,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其中,全國基礎研究經費五年增長1倍。同時,在芯片、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領域的投入增大。這些舉措正在逐步見到實效。

過往,由於香港內耗嚴重,科創發展耽誤了時日,好在最近幾年已形成共識,全力追趕。在追趕的路上,香港亦可從內地科創的利弊得失、以及最近五年的變化中得到啟示,少走彎路,加速前行。

實體經濟

回顧過去五年,中央政府圍繞“實體經濟”做了不少事,與之相關的有幾個關鍵詞:“放管服”“減稅降費”“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先看“放管服”。“放”即簡政放權,降低准入門檻;“管”即創新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內地改變了過去“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問題。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持續上升,2017年為78位、2018年46位、2020年為31位。

再看,“減稅降費”,2020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央政府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此後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政府報告指出:“五年來,累計減稅5.4萬億元、降費2.8萬億元。”

最後看“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政府報告指出:“五年來,製造業貸款餘額從16.3萬億元增加到27.4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從8.2萬億元增加到23.8萬億元,貸款平均利率較五年前下降1.5個百分點。”

對於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來說,“實體經濟”是根基,決不能動搖。過去五年,在新冠疫情衝擊、實體經濟發展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保持了戰略上的清醒和操作上的務實,保住了基本盤。

擴大開放

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講到:“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過去五年,中央政府從各個角度入手,把這句話落到了實處。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的一些信息值得關注:“出台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全國已設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持續放寬外資市場准入,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條數分別壓減51%、72%”“發展外貿新業態,新設15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明顯下降,關稅總水平從9.8%降至7.4%。”......

美西方對中國經濟的打壓和封鎖強度越大,中國推進開放的決心和力度越大。——這是近年來中國擴大開放的一大特徵。事實證明,中國政府的做法是務實有效的,就在美西方一些人不斷炒作“與中國經濟脫鈎”時,外資進入中國的數字逐年攀升。2022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超過了6萬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1891.3億美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長期扮演著外資進入內地通道的角色,是內地擴大開放的助推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從過去五年中央政府推動開放的做法和成效,可以看到香港未來的機遇所在。

改善民生

過去五年,中央政府在改善民生上非常用力。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1.4億、覆蓋10.5億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2.1%。”“多年累計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上億人出棚進樓、實現安居”.......

若把這些數據與發達經濟體相比,看上去並不亮眼。香港作為一個城市,部分港人也並不了解內地發展的複雜性和艱難程度。須知,中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當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與發達經濟體並駕齊驅時,在中西部的許多地方,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發展的難度很大。“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情,“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5億人”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局勢動蕩、許多國家物價暴漲的背景下,中國消費價格小幅上漲,也著實不易,至於棚戶區改造的力度之大,也是世界許多國家無法做到的。

香港同樣面臨住房、扶貧、安老等諸多難題,中央政府改善民生的做法和成效,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只要我們潛心分析研究,定能打開思路,對破解香港民生難題會有裨益。

在“一國兩制”制度框架下,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模式與中央政府有很大不同,但特區政府正致力於作“有為政府”,推動香港“由治及興”,中央政府的許多做法,當給特區政府和香港各界以啓迪。這也是看待中央政府過去五年工作應有的視角。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