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撐住本地消費是香港經濟復甦重招

分享到:
2023-06-12 11:1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經濟如何走出疫情困境?撐住本地消費,是香港短中期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穩住本地經濟大局的主要策略之一。從特區政府策略來看,目前在香港實施的消費券計劃和“開心香港”活動是鞏固本港經濟復甦勢頭的“組合拳”部分,兩者相互配合和促進。其中,撐住本地消費是重要一招。

我們看到,疫情過後,許多地方在“拉動消費”上下足了功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春節期間,為吸引中國遊客,泰國副總理親自接機;今年“五一”期間,“淄博燒烤”走紅,無數遊客不遠千里到淄博吃燒烤。這些都是吸引外來遊客消費的經典案例。

外來消費一時熱鬧,其實也有季節性強的局限之處,往往在“黃金周”出現“井噴”,長假之後則“斷崖式下跌”。這種短時間的火爆,往往令當地的接待能力受到嚴峻考驗。接待能力不足時,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如果說,外來消費是“火”,令人看到人山人海的火爆場面,本地消費則是“水”,令人感受到細水長流的“生生不息”。外來消費和本地消費其實是“一體兩翼”,要拉動消費,兩處都需用力。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為吸引外來消費,香港特區政府今年推出“你好,香港”活動,向內地和海外遊客免費贈送50萬張機票,被外界稱為“下了血本了!”這一招不僅在內地,在全球都很亮眼,既塑造了香港的好客形象,又會給香港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為刺激本地消費,特區政府今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向約640萬名合資格市民每人派發5000元消費券,又推出“開心香港”活動,給市民提供消費機會。“發錢”和“花錢”對接,預計可為市場注入約330億元的消費動力。

那麼,如何促進本地消費呢?筆者認為,需堅持問題導向,靜心調研本地消費的瓶頸有哪些,對症下藥,作出更加長遠的謀劃,關鍵要聚焦“不敢消費”“不願消費”“不便消費”三個問題展開。

“不敢消費”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低,需要增加收入。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疫情3年期間,香港和內地以及國外聯繫隔斷,旅游、零售、食肆、酒店、交通運輸等吸納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遭受重創,一些打工者或失業、或處於半失業狀態,“不敢消費”已形成氣候。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從兩個方向著手增加居民收入。一是延續疫情防控期間的紓困政策,令相關企業和困難居民“緩口氣”;二是對提供就業崗位較多的行業應加大支持力度,令普通市民能得到更多增加收入的機會。

“不願消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令人滿意的商品和消費場景,推動消費昇級成為急需。疫情前,本港居民每年出境消費的數額是不小的數目,其中除了部分“剛性支出”外,有些是因為本港無法滿足其消費需求。因此,撐本地消費須從兩手著力。一是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令市民足不出港,即可買到心儀的商品;二是打造消費新場景,刺激市民的消費欲望。比如,主要由全港26個省級同鄉社團主辦的“家鄉市集”如此火爆,恰恰是迎合了很多市民長期未能返鄉探親的思鄉之苦,找準了本地消費的“興奮點”。

“不便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便捷的購物方式和物流配送,需要改進服務。與內地相比,本港網上支付系統、物流配送系統還有較大差距。香港交通方便,長期以來,許多市民習慣於到實體店購物。但也要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網上購物。香港應聚焦“消費便利化”改進服務,不能讓這些年輕人的訂單流失。

撐住本地消費是香港今年上半年的穩住經濟大局的主要策略,其實也應成為長遠策略。因為,本地消費不僅體現了經濟活力,也折射出本港居民的幸福指數,這件事做得好,有經濟和民生兩個效益。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