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23條立法是一道必答題不久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公開表示,國家安全風險仍有可能潛伏香港,希望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今年能夠完成。最近,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愛國愛港代表人士紛紛發聲,支持李家超的觀點,呼籲盡快完成“23條立法”。 然而,也有一些不同聲音。一個聲音是:有了《港區國安法》,“23條立法”純屬多餘!另一個聲音是:香港情況複雜,“23條立法”不能急,再等等!還有一個聲音是:香港目前首要發展經濟,其他事情都要讓路! 以上3個聲音看似有幾分道理,其實十分荒謬!“23條立法”只能快、不能慢,是香港特區的必答題!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觀察: 履行憲制責任絕無彈性 香港《基本法》第23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基本法》在香港具有憲制地位,香港必須遵從。這里面有兩個重要含義:一是香港本地法律凡是與《基本法》衝突的,必須廢止或修訂;二是《基本法》的規定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香港回歸後,在保證“法律基本不變”的同時,香港本地法律與《基本法》衝突的,或廢止、或修訂。但“23條立法”至今沒有落實,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香港回歸已經26年了,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這是一代人的時間,難道還要等下去嗎?如此無期限地拖下去,《基本法》的權威何在! 反對“23條立法”的人,沒有認識到“憲制責任”的內涵。稍具法律常識的人都明白,在任何一個國家,履行憲制責任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是沒有彈性空間的。如果認為履行憲制責任可以“討價還價”,那就大錯特錯!持這種觀點的人,從內心深處講,沒有認清香港與國家的關係,也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香港是法治社會,如果連《基本法》的規定都不執行,香港還有什麽資格稱為“法治社會”! 維護國安必須築牢鐵網 回歸以來,中央以極大的耐心等待香港社會就“23條立法”形成共識,在維護國家安全與保障香港人權之間找到平衡點;然而,中央的大度包容,換來的是反中亂港勢力大膽妄為。2019年的“修例風波”,給善良的人們上了一堂課,“反政府—反中央—反一國兩制”。這根清晰的邏輯線條,暴露了反中亂港勢力的最終目的是顛覆政權,奪取香港的管治權,令香港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歷時7個多月的動亂,令香港陷入了回歸以來最黑暗的時期,中央不得不出手,制定了《港區國安法》。 香港中通社圖片 國安法實施後,扭轉了香港的嚴峻局勢,香港實現了由亂到治。但必須看到,維護國家安全的網還沒有織牢。 《港區國安法》訂明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4類罪行和處罰,並未涵蓋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仔細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基本法》第23條涉及7類罪行,其中有兩類已包含在《港區國安法》之內,另外5類則沒有包含,所以需要在沒有包含的罪類方面立法。 比如,《基本法》第23條提及“禁止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這實質上是要求香港制定打擊“間諜罪”的法律;如果香港長期不制定打擊“間諜罪”的法律,留下了空隙,便會被外部反華勢力和“港獨”勢力利用。“修例風波”期間,就有外部勢力透過一些間諜活動,在香港找到代理人來實現他們的意圖。 有了國安法並非就萬事大吉,國家安全的風險點很多,不能等到危機爆發了,才去“亡羊補牢”,而應該提前織牢國家安全的鐵網,讓任何勢力均無機可乘。 針對“暗流”應主動作為 時下,香港局勢穩定,但危及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的隱患並未完全消除,表面平靜,卻暗流湧動。 一年來,特區政府致力於解決民生難題,但幾乎在所有重要事項上都遇到重重阻力。如果把這些現象梳理一下,綜合分析就會發現,背後有一只“無形的手”,在設置和把控議題,引導社會輿論,極力挑撥政府與市民的關係,也挑起並激化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這只“無形的手”處處攪動,目的就是令特區政府事事無成,令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不得化解。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一旦時機成熟,定會有人跳出來,繼續按“反政府—反中央—反一國兩制”的套路出牌,再掀起一次聲勢浩大的政治風波。 最近,落草海外的“港獨”分子活躍起來,不斷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言論,炒作港人“民主權利被剝奪”的話題,而且無人規管。這些言論有策劃的痕跡,可以看出,他們害怕“23條立法”,充滿焦慮情緒。一旦立法成功,無論是“明獨”還是“暗獨”的空間,都大大縮小。 日前,歐洲議會通過了涉港決議,歐洲議會的成員國“呼籲”中國廢除《港區國安法》,同時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釋放黎智英等人。這個“呼籲”雖然是廢紙一張,但可以看出他們對《港區國安法》的“興趣”很濃。 與“明流”相比,“暗流”更不易覺察,在經歷了“修例風波”後,香港居民不宜太天真,應該把許多問題聯繫起來去看,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機,支持政府主動作為。 提前設防迎接“驚濤駭浪”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愈來愈多事實證明,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圍堵只會加劇,不會減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久前訪華,唯一可以肯定的成果,是“保持彼此溝通”,中美關系並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從目前的態勢看,美國拉攏盟友打壓中國,美國佔據上風。但世界格局風雲變幻,美國的國際信用已經大打折扣,內部分裂程度也超出預料,“去美元化”雖然尚未撼動其地位,然而這個趨勢是二戰後最值得關注的事件之一。未來,美、歐、中、俄四方如何相處,決定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可以預測,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會持續很長時間,未來還有可能出現驚濤駭浪。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香港都是美國遏制中國的“理想之地”。香港的社會制度與美國相似,法律體系和歐美一致,價值觀與歐美趨同,香港又是一個國際大都會。這些“有利”條件,決定了美國在香港搞事更容易成功,故美國不會放棄香港。以香港這個“棋子”,搞亂中國的“棋局”,是低成本、高收益的“買賣”。 從大國關係及複雜的國際局勢看,雖然實施《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恢復了平靜,香港仍然會成為“角力場”。“23條立法”早日落實,則香港穩定的根基愈牢固,立法宜早不宜遲。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4月在港考察時指出,香港“亂”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礎尚需鞏固。這句話給香港敲響了警鐘,令人醍醐灌頂! “23條立法”旨在鞏固“治”的基礎,慢不得,快行動,香港特區要做好這道必答題。 (作者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