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透過香港“搶人才”的思考

分享到:
2023-07-11 14:25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昨日,《信報》舉行創刊50周年慶祝活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出席並致詞。

李家超表示,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反應踴躍,截至今年6月底,即計劃推出以來的半年,收到的申請已突破10萬宗,差不多是每年輸入35000名人才的目標的三倍,充分證明香港對世界人才的吸引力。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致詞中表示:“一年來,在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引領下,李家超行政長官帶領新一屆特區管治團隊,團結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全力拚經濟、搶人才、惠民生,講好新階段香港故事,展現了良政善治、務實有為的施政新氣象,經濟社會呈現勃勃生機。回顧過去,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的,世界有變數、香港有‘著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香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這是對特區政府一年來施政業績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香港人才流失已經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本屆政府就任後推出了“搶人才”計劃。今年1月,香港與內地及海外全面通關,“搶人才”的節奏加快,效果大大出乎預料,令人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那麽,透過香港的“搶人才”帶給我們哪些思考呢?不妨從以下角度觀察。

李家超。圖源:政府新聞處

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減

“高才通”是“搶人才”計劃當中的重要項目。截至今年5月底,“高才通”有超過3.2萬人申請,其中2.1萬多人獲批,且超過7000人已經到港。

從來源地看,來自內地的人才最多;從年齡結構看,18至30歲人群最多;從類別來看,B類人才(全球百強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且5年內至少3年工作經驗)最多。

以上訊息說明,香港對人才依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特別是香港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優勢很明顯。

一是香港國際化氛圍濃厚。香港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人才,在世界500強企業當中,也有很多公司把亞太總部設在香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到香港工作意味著進入了國際一流的創業平台,香港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一個有機會讓夢想起飛的地方。

二是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香港實行“自由港”政策,貿易自由、貨幣進出自由,實施“零關稅”、“低關稅”,香港蘊藏的經濟活力非一般城市可比。對於許多志向遠大的年輕人來講,到香港工作意味著未來事業上“沒有天花板”。“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三是“香港身份”的紅利。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在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免簽,子女可降分入讀名校;享有高額的醫療補貼;個稅封頂15%。這些“身份紅利”都是十分誘人的。

有人曾經炒作,國安法實施後香港變得“暗無天日”,香港已經失去了對人才的吸引力。事實證明,這些說法完全不符合實際的,任何人只要遵紀守法,在香港的工作生活不受任何影響和幹擾。

香港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李家超近日透露,特區政府準備進一步放寬人才申請條件,“高才通”不限於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生。這說明,儘管今年引進人才情況不錯,但香港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第一,人才需求短時間迅速擴大。在經歷3年疫情之後,香港經濟復常的步子之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一時間,出現了人才短缺,特別是航空業、建造業等,令人措手不及。

第二,“八大中心”建設的人才缺口較大。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做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設。建設“八大中心”,總體對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具體來說,各個領域人才的需求不同,有些領域人才的缺口尤其大。

以打造“國際航空樞紐中心”為例。香港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超過120家航空公司在此運營,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香港機場計劃在大灣區建設30多個城市候機樓,屆時旅客可在這里預辦登機手續,領取登機證及托運行李,然後乘坐跨境接駁交通,直接前往香港機場。香港通過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從“城市機場”邁進“機場城市”,這樣的轉型升級需要大批人才支撐。

再以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例。香港在許多領域的科研水平處於全球領跑位置,但在成果轉化上比較薄弱,香港急需這方面的人才充實到相關崗位。只有把“成果轉化”的功課做好了,“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才會真正有活力。

“引才”之後更要“留才”

不久前,香港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發布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第七,較去年下跌兩位。究其原因,香港房價、店舖租金、汽油價格等昂貴,加上去年經歷疫情、人才人力減少、失業率上升,都影響競爭力。

香港在“搶人才”的同時,須更加注重“留人才”。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房留人”。香港的房價居全球第一,一些高端人才“來港不難居港難”。為此,本屆政府在建設保障用房方面有一些突破性舉措,尤其是明年將推出約2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有望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但從現在推進情形看,阻礙公屋建設的因素還很多,比如“收回粉領高爾夫球場建設公屋”一事,引發各方爭執,各種反對聲音很大。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住房問題僅靠特區政府努力是不夠的,社會各界都要齊心推動,才能徹底解決“住房難”,令“居港難”變為“居港易”。

此外,香港的居住環境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香港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太大,應利用北部都會區建設的契機,分流中心城區人口;香港還須加大與廣東省的合作,在建設“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方面有大的突破,按照建設人文灣區的規劃,打造更加宜居的共同家園,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搶企業”“搶人才”齊頭並進

去年10月,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掛帥,負責引進全球具有高潛力和代表性的重點企業。特區政府還成立了“共同投資基金”並注資300億港元,對於最終洽談成功的企業予以投資支持。此外,特區政府也會在土地、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

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在2023年至2025年間吸引至少1130家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日前透露,今年以來已達到186家。

香港經濟要起飛,人才和企業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不可偏廢。沒有人才,香港的產業難以振興;沒有優秀的企業,引來的人才無用武之地,人才留不住、幹不好、飛不高。因此,“搶企業”與“搶人才”須齊頭並進。

最關鍵的是引進什麽樣的企業?應該聚焦兩個方向:一是引進與“八大中心”相關的企業;二是引進未來產業,比如,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領域。從特區政府正在洽談的企業看,基本上都是這兩個方向。這對於今後用好人才、釋放人才紅利是有積極作用的。

總體來看,香港“搶人才”的優勢明顯,但從全局和長遠來看,香港現在的人才規模和層次仍滿足不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應以系統思維謀劃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引、育、用、留”的大文章。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香港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十分重視。今年4月中旬,他在香港考察期間,曾到香港大學與師生代表座談,參觀了港大醫科實驗室等,還專程到前海調研,與科技人員面對面地交流。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回應了夏寶龍副主席的要求,也將為香港的發展注入正能量。

(作者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足本回放!12分鐘香港2025跨年煙花匯演 精彩重溫!
高才通兩周年|成功來港的人如今過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