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官員出席社團活動的"熱"與"冷"

分享到:
2023-09-04 16:12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雖然已過了不少日子,可“黃大仙歡送晚宴”的話題,還是一些市民茶餘飯後的焦點。不久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回應這一事件時稱,該活動“引起負面觀感,應以此為鑑”。他並指出,外界可透過多種方式鼓勵官員,不必大擺宴席。他續指,事件反映出另一層次問題,過往曾出現多名司局長出席同一活動,未來會採取新安排,避免太多高官出席同一活動。

黃大仙民政專員黃智華本月赴京進修一年,赴京前夕,黃大仙地區團體設晚宴歡送,現場約500人出席,料最少花費17萬元,引來輿論批評。事後,黃智華透過民政事務總署facebook發聲明表達歉意。

本港官場送往迎來之風盛行久矣,過往3年因疫情原因,酒會宴席之類聚會驟減。今年疫情結束,此類活動再度興起,早前有多名政府官員離職時,就有人大擺宴席,只不過動靜不大,這一次因“事情小,排場大”而“一舉成名”。

香港是一個社團社會。據統計,目前香港獲准註冊和豁免註冊的社團超過5萬個,涵蓋同鄉、工商、文化、教育、慈善、青年、婦女、聯誼等不同領域,從事社團工作的專職人員數以萬計。

政府官員與社團“打成一片”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官員掌握着公權力,在與社團組織相處時,既要“親”,又要“清”,把握好“熱”與“冷”的關係,在為民做事上“熱起來”,在吃吃喝喝上“冷下來”。

為民做事須“熱起來”

政府官員到底應該做甚麼工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對港澳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講話中,代表中央提出了“四點希望”:堅定維護國家安全,讓“港澳之治”更穩固;齊心協力謀發展,讓“港澳之興”更強勁;支持特區政府排解民生憂難,讓“港澳之和”更濃厚;多做思想引領、凝聚共識的工作,讓擁護“一國兩制”的“同心圓”更大更圓。其實這“四點希望”不僅僅針對政協委員,對於兩個特區的政府官員亦有極大啟示。聯繫香港實際,特區政府官員與社團組織應在以下4個方面“熱起來”。

其一,共守穩定之基。香港的長期穩定需要社團組織與政府攜手合作,提升治理水平。以基層治理為例,區議會改革後,將形成地區“三會”、區議會和政府民政專員有機銜接、相互配合的格局。民政專員任區議會主席,權力擴大,責任更重,應感到自己的能力和新崗位、新職責之間還有巨大差距,由此認識到“赴京深造”並非“赴京領獎”,應有緊迫感、危機感,而不是優越感、自豪感,豈能飄飄然!

其二,共謀發展良策。香港社團組織眾多,遍布各行各業,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以政府官員“站台”為例,有政府官員坦言,有時候一天之內在會展中心出席好幾個活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推動香港發展,更多需要做“幕後工作”,而非“前台工作”。政府官員和社團組織都應該一起多到一綫調研,共謀發展良策,那些大轟大嗡的活動,還是少一些為好。

其三,共解民生憂難。香港的民生難題很多;解決民生難題,政府肩負着主體責任,社團組織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政府部門和社團組織應多搞一些便捷、節儉的活動,以溝通交流、滙聚共識、凝聚合力,而不應在“大型活動”上耗費過多時間。

其四,共襄“一國兩制”。社團組織和政府共襄“一國兩制”偉業,在適當時間節點需要做一些活動,但更多的時間應研究和解決具體問題,體現在平日裏點點滴滴的事情當中。“愛國愛港”不能形式大於內容,“潤物細無聲”的做法更應倡導和推廣。

圖源:臉書

大擺排場須“冷下來”

李家超在回應“黃大仙宴請”事件時,也認識到政府官員過多精力被牽扯到社團活動中,希望社會形成“新共識”,政府支持某個社團,並不是出席活動的官員數目愈多愈好。

其實,不僅政府應加強統籌,對各社團的活動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進行區分,按照分工不同安排相關的官員出席,而且主辦方也需要革新“主禮文化”,刪繁就簡,令活動更有意義、更具有實效。

比如,許多活動都設置了大型木製背景板,供嘉賓簽名;許多活動也準備了留言冊,供嘉賓簽名留言。這不僅拉長了活動時間,而且活動結束,這些東西就不知所終,也是對嘉賓的不尊重。

又比如,許多活動當中,司儀主動發表“高見”,不僅有喧賓奪主之感,而且有些話與活動主題不太脗合,講得不夠精確、不合時宜。有些攝影師不停鼓動大家擺動作、喊口號,令人感覺整個活動作秀的成分很濃,原本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嚴肅的主題,卻給人以“戲說”之感。

至於有些活動以宴會的形式出現,現場的局面就更易失控。比如,此次“黃大仙宴會”上,眾人給民政專員黃智華的祝福五花八門。有人祝他“學成歸來做局長,之後做政務司司長,再之後做行政長官”,黃智華不時站起來作揖,豎起大拇指致意,實在是失態之舉!

官員離任,地區人士集體送別,說明在任期間的工作得到了“認可”,但大擺筵席,則容易令事情“變味”。古時候,地方官離任,百姓送別的方式很多。比如,如果是“清官”,百姓會端上一碗清水相送;如果是“昏官”,百姓則端上一碗米湯相送。今天,市民要褒揚官員,也可採用多種簡潔的方式,何必要如此興師動眾呢?

值得注意的是,大擺筵席、送往迎來,是官場陋習,必須革除積弊,政府官員根本是不應接受,也不應參與。慶國慶、慶回歸、慶中秋、慈善籌款等活動則屬於公益性質,對於這類活動,政府官員應該參與,只是出席官員的人數、級別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而不應禁絕。二者性質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內地做法可資借鑑

今年通關後,來港參加社團活動的內地官員愈來愈多。有內地官員出席香港某些社團的活動,眼花撩亂、紛繁蕪雜,驚歎“儀式感很強”,言外之意也是認為活動規模龐大、形式繁碩,往往用時很長。這說明,香港在這方面與內地已經形成了強烈反差。

中共十八大後,中共中央出台了“八項規定”,各地依據“八項規定”精神出台了整治“四風”(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相關規定。這些年來,內地整治“四風”卓有成效,許多做法可資借鑑。

比如,對於官員出席社會活動,包括民營企業的慶典之類的活動,各地政府都有詳細規定,一般是由政府統一安排,與之有工作聯繫的官員出席,相關官員確有原因不能出席的,才會安排其他官員“替補”。

又比如,官員不得舉辦或參加為其本人舉行的祝賀升遷、祝壽等宴會;官員舉辦婚宴,或為子女舉辦婚宴,不得邀請下屬、服務對象等;官員參加他人舉辦的婚禮時,不能當“主婚人”,不得作為嘉賓現場致辭等等。在合乎以上基本規定的前提下舉辦的宴會,也需要提前向上級部門報備,說明宴會的時間、地點以及桌數、人數,不得超標,不得“化整為零”,把同一宴會分為多次舉辦,或同一時間在多個地點舉辦等等。

筆者多年來往於內地和香港之間,參加內地政經各界朋友的聚會活動不少,深感十八大後整治“四風”的成效很大。香港作為一個現代文明的城市,歷來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政府應該借鑑內地的做法,社會各界也應跟進,徹底改變大擺排場、只講排場的社會風氣。

香港由治及興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風氣,在“做事上熱起來”,在“作秀上冷下來”,香港才有希望。這需要政府官員和本港社團一起努力!

(作者是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足本回放!12分鐘香港2025跨年煙花匯演 精彩重溫!
高才通兩周年|成功來港的人如今過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