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香港回來了”的欣慰、依託和期待

分享到:
2023-10-03 13:56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10月1日晚,停了五年的煙花滙演再次閃耀維港上空,璀璨的煙花,釋放出市民心中萬般喜悅,也向世人展示風采依舊、活力四射的香港,那個人們熟悉的香港又回來了!

在10月1日上午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酒會上,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詞中表示,香港人見過風浪,更經得起考驗。香港人“有橋”、“食腦”,懂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而且每次香港都變得更成功,更出眾。他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筆者在現場,看到李家超的致詞底氣十足、自信滿滿,表達出“香港回來了”的欣慰、豪情和信心。回首來路,香港曾遭遇狂風驟雨,如今“輕舟已過萬重山”;面向未來,香港還須“而今邁步從頭越”。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積極應變,令人欣慰

這些天,本港酒店、食肆、商店再次出現人頭攢動的景象,內地遊客來港旅遊“爆棚”。這與2019年以來幾個“黃金周”的冷清景象形成鮮明對比。估計今年國慶超級黃金周期間有100萬內地客來港旅遊,接近疫前水平。

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私人消費開支按年上升10.5%,服務輸出顯著增長約20%;今年首八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上升近20%;首九個月,訪港旅客已突破2300萬人次;最新失業率跌至2.8%。

這一切表明,香港經濟已經走出經濟低谷,復甦的強勁勢頭不可阻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疫情過後,世界各經濟體都在復甦,但復甦的腳步有快有慢;相比之下,香港在發達經濟體中表現不俗。這得益於特區政府積極應變,瞄準發展中的難點、焦點、堵點,逐一破解。

國安法實施後,香港一些人選擇了移居海外。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但香港吸引人才的初衷不變。特區政府推出的人才招引計劃,吸引了大批人才接踵而來,大大超出了當初的預料。而針對航空業、建造業等行業缺少人手的情況,特區政府及時推出外勞引進計劃,收效明顯。

美西方抹黑香港的投資環境,鼓噪歐美資本撤離香港。為了吸引投資,香港透過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和展覽,向全世界說好“香港故事”;特區政府設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招引大企業大集團來港,穩住了一大批投資者。此外,行政長官帶隊,到中東和東南亞訪問,發掘合作機遇,拉到新客戶,開闢新市場。“一穩一拉”,穩住了大盤,拉大了空間。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今年以來,特區政府高官頻繁出入內地,與國家部委對接,與內地省份溝通交流,特別是與廣東互動頻繁,許多領域實現了“破題”、“破壁”、“破局”,香港與內地合作的範圍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過去數年。

經濟復常,撐住本地消費是保持短期增長的關鍵。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作為操盤手,在疫情後再次推出了新一輪電子消費券活動,策劃搞活香港“夜經濟”,推出“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令香港這座“不夜城”再次綻放光彩。

世界在變,香港發展的外部環境在變,香港積極應變,化解了缺人才、缺資金、缺市場、缺政策等諸多難題,令人欣慰!

國家支持,最大依託

2023年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把香港放在國家大局中觀察,就會發現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之間的清晰邏輯。

由2023年往前追溯十年,正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那一年。十年間,中國與18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功能平台及重要節點,在國家的支持之下,憑借香港的獨特優勢,不單在國際項目投融資,更加在離岸人民幣業務、專業服務支援、經貿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互惠共贏的作用。

由2023年往前追溯二十年,正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署的那一年。二十年間,在CEPA助力下,內地與香港貨物貿易總值增加超過2倍,去年突破46000億港元,CEPA強化香港對海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外來投資者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及辦事處,20年來增加三分之二。

國家搭建一個平台,香港就多一個舞台;國家出台一項挺港政策,香港創造一派繁榮景象;國家邁出一大步,香港也邁出一大步。香港發展的節奏與國家發展的節奏高度合拍。回首來路,這規律已然清晰。

9月28日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盛大國慶招待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如今,國家支持依然是香港發展的最大依託。就在前不久,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召開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第六次聯席會議,研究落實特區政府提出的請求國家有關部門支持的8條工作建議,包括將現行“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措施擴展至大灣區內地九市等政策。國家部委與香港的互動愈來愈頻繁,對接效率愈來愈高。

時代在變,香港發展遇到的難題在變,但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力度不變。國家支持,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大依託。

務實求效,市民期待

這個月,對於香港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月份。特首李家超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25日公布。兩個多月來,政府共舉辦了超過40場諮詢會,聽取市民的意見。作為疫後復常的第一個《施政報告》,市民的期望值更高,期待特區政府的施政舉措更接地氣,給市民帶來更多實惠。

比如,解決“住房難”。特區政府在首份《施政報告》中着墨不少,也成立了專班推進,但效果尚未完全達到人們的預期。特別是公屋建設的審批程序依然繁多,“上樓”的輪候期還顯漫長。市民期待特區政府大刀闊斧地推進此項工作。如今,立法會對政府的支持配合空前有力,需要制定相關法例也處於最好時期。應該說,解決“住房難”的有利條件很多,應把握時機,再加一把力。

再比如,完善基層治理。區議會回歸服務和諮詢功能,這是順應民心之舉,廣大市民都是極力支持的。但也要看到,地區直選議員減少和委任議員增多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如何監督區議員履職盡責?如果區議員“兩眼向上”,重視“對上負責”,輕視“對下負責”,則無法全心全力辦好民生實事。這需要政府建立機制,加大對區議員的考核力度。

又比如,基礎設施建設。“9.7”暴雨導致多區水浸,暴露出香港的地下排水設施雖然功能強大,但仍難以應對日益頻繁的極端氣候。特區政府如何把城區的排洪能力再提升一個檔次?這需要做一個好規劃,並一步步實施。

世界在變,國家在變,香港在變。市民期待政府官員變得更務實一些,令政府的每一項承諾,都能落地見效。最近一段時間,為推進區議會選舉,民青局局長麥美娟隨時到社區與基層市民交流,被市民稱讚“接地氣,懂香港”。市民期待更多的政府官員像她那樣,多到一線、到基層聆聽各種聲音,大家一起想辦法,把香港的事辦好。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4月來港考察調研,他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的致詞中提出“六個相信”,並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香港前進的步伐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這是歷史之大勢。”

如今,那個煥發着勃勃生機的香港回來了!在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同時,更應看到前路漫漫,唯有奮鬥,以更多更實的業績,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讓東方之珠更加光彩奪目!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及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
香港咖啡市場年銷售額達百億 “瑞幸咖啡”進駐首杯15.9港元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足本回放!12分鐘香港2025跨年煙花匯演 精彩重溫!
高才通兩周年|成功來港的人如今過得如何?
【2024跨年街採】看看中通社記者用一束花換來怎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