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如何看待香港經濟增長3.2%

分享到:
2024-01-16 09:21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天(14日)在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的活動上致詞表示,香港過去一年錄得3.2%的經濟增長,經濟有所恢復。他現正預備新財政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形容滿腦子都是公共財政的可持續。

3.2%──這個數據的背後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訊息呢?它對新一年香港的發展又預示着什麼?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客觀全面地觀察分析。

政府主動作為,激發市場活力

回顧過去4年香港經濟走勢,整體上業績不佳。2019年6月“修例風波”爆發後,香港經濟開始下跌,2019年度錄得GDP按年下跌1.2%,是香港經濟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2020年疫情爆發,當年香港GDP下跌6.1%;2021年香港GDP增長6.4%;2022年,受疫情影響,香港GDP下跌3.5%。

從以上“下跌─增長─下跌”的曲線可以看出,“跌”是主基調,2021年的短暫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上一年的下跌幅度大、經濟總量基數較低。

把2023年的增長放在過去4年的時間段觀察,可以說,儘管經濟增幅低於預期,但香港經濟在2023年整體上實現了止跌回升、全面復常。

若分季度來看,去年第一季度增2.9%,主要原因是香港與內地於1月份恢復通關,內地來港旅客猛增,拉動了消費;第二季度增幅放緩至1.5%,主要原因是受國際市場供應鏈恢復緩慢的影響,對外貿易下滑較大;第三季度大幅提升至4.1%,第四季繼續保持3%以上的增長,主要原因是特區政府上半年出台的政策,在下半年逐步見效,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顯現。

概括地講,去年香港經濟增長3.2%,主要得益於疫情結束後,全球經濟復甦,香港重返世界經濟舞台中心,特區政府審時度勢推動經濟復常。現在回頭來看,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既能抬頭看路,又能貼地施策,對經濟形勢保持了謹慎的樂觀。一方面,採取“推一把”的辦法,扶持企業發展和個人消費;另一方面,採取“增一招”的辦法,激發市場活力和本地消費。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先看“推一把”: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推出系列措施紓解企業經營壓力。包括:(一)寬減2022/20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6000港元,全港有13.4萬家企業受惠。(二)寬減2023至2024年度首兩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每季1000港元為上限,涉及了43萬個非住宅物業。(三)由2023年7月起,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百分之五十租金和費用,為期6個月至2023年年底。僅這三項措施,共減少財政收入24.6億元。

再看“增一招”:特區政府考慮到市民口袋仍然拮据,去年,再向每名合資格的十八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對紓解民困和拉動本地消費發揮了關鍵作用。

此外,特區政府推出的“你好!香港”“夜繽紛”等系列活動,有效吸引了旅客來港旅遊、消費。香港旅遊發展局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訪港旅客初步數字為3400萬人次,全年入境人次已回復到疫情前的55%。

增速低於預期,內外因素皆有

陳茂波司長在去年2月22日發表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指出,預計2023年香港全年實質經濟增長3.5%至5.5%。現在沒有達到預期,如何看待這一落差呢?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所致。

其一,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外部環境低於預期。去年初,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對疫後全球經濟恢復都持樂觀態度,但事實上,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加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動輒揮舞制裁大棒,加大了對一些國家的經濟制裁力度;一些國家還搞“小院高牆”,致使全球供應鏈到處“斷鏈”。疫情期間,人們將其歸咎於嚴格的防疫措施所致,去年世界各國都放開管控,才逐漸暴露出“鏈斷難補”的事實。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工業製造國,也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貿易受損嚴重,直到去年10月進出口指標才“由負轉正”,香港貿易也因此受到拖累。

其二,美元持續加息,市場資本流動性不足。為應對通貨膨脹,聯儲局於2022年3月開啟加息周期,到今年1月份,聯儲局已11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5.25%至5.5%,創下近22年新高。港元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制,美元加息導致大批資金兌換為美元,賺取高額利息,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不足。這使得香港經濟復甦出現“失血”現象。時下,美國控住了通脹,2023年的經濟增長也好於預期,卻拖慢了世界經濟復甦的腳步,香港成為“受害者”之一。

其三,香港零售業、旅遊業未能緊跟疫後市場變化進行調整。去年初,人們樂觀地認為,香港與內地通關後,內地遊客會蜂擁而至,但實際情況是,內地來港遊客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在“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期間,也顯示出“旺丁不旺財”的現象;如今,遊客更注重文化體驗,購物需求不旺。另外,由於深圳物價低、品種多、服務好、往返便利,且漸無假貨之憂,港人赴深圳購物消費已成潮流。本港零售業、旅遊業尚未意識到消費市場的最新變化,未能及時調整策略。

其四,個別投資者對香港營商環境依舊信心不足。去年以來,香港股市、樓市持續下跌,又有一些歐美資本撤離香港。這折射出投資者對香港營商環境仍信心不足。這與美西方炒作、抹黑、攻擊香港的司法制度有很大關係;同時,一些國家對中國“斷鏈”“脫鈎”“去風險”,也給香港帶來間接影響。

聚焦薄弱環節,增強發展動能

有專家稱,由於聯儲局持續加息已見到實效,經過一段時間的停頓和觀察之後,預計聯儲局最快2024年6月會開始減息,屆時,有利於香港股市、樓市好轉。

對於這些預測,我們樂見其成。但最重要的是練好“內功”。應該看到,地緣政治衝突在2024年還沒有緩和的跡象,必然給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我們應把2024年經濟發展的困難預估得更大一些,以底線思維謀劃未來發展。

李家超行政長官今年元旦在社交平台發布新年賀歲短片表示,2024年,特區政府會推展兩大目標:增強發展動能和改善民生。李家超表示:“相信只要社會各界同心合力,2024年的香港一定更勝從前。”“兩大目標”劃出了重點,“同心合力”提振起士氣。2024年,香港應一心一意謀發展、惠民生。

我們應說好“香港故事”。香港被譽為“盛事之都”。李家超日前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動和鼓勵更多國際盛事在香港舉行,展現香港的優勢和魅力,提升香港競爭力和鞏固香港國際城市地位。單計1月至4月,就將有逾40項大型活動和國際會議在港舉行。

我們應留住本地消費。新一屆區議會於今年1月1日履職。連日來,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深入社區,和區議員一道傾聽民意、問需於民,建議把“夜繽紛”改為“日夜都繽紛”,刺激地區消費。

我們應提升旅遊和零售業的服務水平。近來,業界對遊客“限時用餐”、服務態度不佳等問題進行改進,重塑“好客之都”的好形象;為應對即將來臨的“春節黃金周”,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各部門和業界,提前做好相關安排。此外,多位立法會議員呼籲,恢復及擴大內地遊客來港“一簽多行”。

一份好的《財政預算案》是引導新一年經濟發展的關鍵。李家超行政長官和陳茂波司長等“掌舵人”都在緊鑼密鼓地徵詢意見。不少社會人士呼籲,新財政年度應加大對“搶企業、搶人才”的財政支持,並降低門檻,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在“搶”的同時還要注重留住企業、留住人才。

雖然香港發展遇到的困難不少,但令人欣喜的是,相互指摘的人少了,提建設性意見的人多了;特區政府、立法會議員、政黨社團人士、區議會議員、無數熱心市民,大家都在為香港的發展想辦法、出主意。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全國港澳研究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致詞中指出:“大家要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繼續發揚包容共濟、求同存異、自強不息、善拚敢贏的優良傳統,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共同把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

面對眼下的暫時困難和未來的風險挑戰,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社會齊心協力謀發展,香港就沒有邁不過的坎。對於未來,香港居民應該充滿信心!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孟宜君】

視頻

更 多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