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四套組合拳 中央展示亮麗成績單

分享到:
2024-03-04 09:51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於今天在北京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於明天在北京召開。由此中國進入了“‘兩會’時間”。

“兩會”是觀察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做出評價,對新一年的施政之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過去一年,中央政府的成績單如何呢?去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務院總理。李強總理出席記者見面會時坦言:“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比較多”。他同時堅定地表示,我們的基本取向是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穩,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

那麼,用“三穩一進”的標準衡量2023年中央政府的施策成效,展示在人們眼前的是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經濟去年增長5.2% 好於預期

國家統計局2月29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6萬億元,比2022年增長5.2%。這個數字好於預期。

去年“兩會”確定的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之所以使用“左右”的表述,原因正如李強總理所說:“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說明中央政府年初就看到了疫後世界經濟復甦艱難的問題。

情況正如所料,由於全球供應鏈恢復緩慢,疊加地緣政治衝突的因素,2023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不足3%,未能達到預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美國經濟增長2.5%,法國經濟增長0.9%,日本經濟增長1.9%,德國經濟負增長下降0.4%,英國預計增長0.1%。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統計顯示,中國內地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向下拉動GDP 0.6個百分點。

可見,受全球供應鏈恢復緩慢的影響,中國的進出口偏弱,消費和投資扛起了拉動增長的大樑。

“哈爾濱冰雪世界”火爆出圈,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中國的消費市場呈現出蓬勃生機。中央政府出台了鼓勵消費的政策,許多城市“地攤經濟”、“夜經濟”火爆起來。各地的節慶活動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世界”、“西安大唐不夜城”火爆出圈,令人印象深刻。對於香港居民來說,北上深圳消費成為潮流,“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時隔疫情3年,內地的貨品、購物環境、消費體驗都令本港居民讚嘆不已。這一切說明,中央政府拉動消費的措施是精準有效的,不得不令人嘆服。

去年,中國仍是一片投資的熱土。就在美西方媒體聲稱“產業轉移”、鼓吹“脫鈎斷鏈”、渲染在華投資“風險”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人民幣,仍處歷史高位;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

去年8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簡稱“外資24條”),再次印證了中國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誠意,堅定了外資的信心。不久前,中國美國商會發布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稱,2023年在華美企財務表現、企業對中國發展前景預期、來華投資意向均有改善,大多數受訪企業仍將保持在中國的布局。

失業率降0.4個百分點 難能可貴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比2022年下降0.4個百分點,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各季度平均值分別是5.4%、5.2%、5.2%、5.0%,就業逐步改善的態勢比較明顯。

就業是民生之本。中央政府始終關注3個重點困難群體: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困難群眾。

2023年,中國的農民工有2.97億人,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總人口還多,老一代農民工技能單一,愈來愈難以適應用工企業需求;中國的高校畢業生去年超過1,100萬人,就業壓力巨大;困難群眾則更需要政府關照,為其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以確保每家至少有一人就業。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採取15條措施促進就業,包括: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擴崗政策支持、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穩崗擴崗服務和貸款業務、加大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向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企業發放補貼、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等等。

凡事須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失業率下降的指標,印證了中央政府施策得當,把握好了力、度、效。

物價溫和漲 與美德日對比鮮明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2022年上漲0.2%。這種溫和增長,達到了預期效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民眾很關心的豬肉價格下降13.6%、鮮菜價格下降2.6%、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3%,這些指標的變化涉及千家萬戶,民眾的感受最明顯。

不妨看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物價情況,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消費者價格年上漲3.4%;德國全年通脹率為5.9%,這是德國統一以來的第二高值,僅次於2022年創紀錄的7.9%;日本2023年CPI上漲3.1%,創下41年來新高。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抗通脹和穩增長之間艱難平衡,中國物價上漲總體溫和的態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穩物價,中央政府精準施策。去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為經營主體降低成本的22條措施。比如,在稅費優惠政策方面規定:“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徵收增值稅”;在緩解企業人工成本壓力方面規定:繼續階段性降低部分社會保險費率;在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方面規定:嚴格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等等。

高質量發展 把握“穩”與“進”平衡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7%。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30.3%;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增長54.0%;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23.3%;3D打印設備產量增長36.2%。

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23年,我國“新三樣”產品(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蓄電池)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着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以上產業的產量和出口量“雙雙猛增”,回應了李強總理年初所說的“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

人們猶記得,李強總理去年在記者見面會回答時說:“要打好這麼幾套組合拳:一是宏觀政策的組合拳,二是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三是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四是防範化解風險的組合拳。”

現在看來,“四套組合拳”每一套都是系統集成、綜合施策的具體體現。宏觀政策的“組合拳”,落實好了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五大政策,形成了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促成了“有穩定收入能消費、無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願消費”的良性循環;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形成了“以改革為創新鬆綁,以創新為改革助力”的局面;防範化解風險的“組合拳”,達到了“防患於未然”的效果。

中國經濟規模大、情況複雜、外部環境不佳,要在“穩”與“進”之間把握好平衡,絕非易事。2023年的這份成績單堪稱“靚麗”!

中央政府的這份靚麗成績單啟示我們,把握好“穩”與“進”的關係,對於推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不久前,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布了特區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整體上體現“固本、提質、強信心”的特徵,也體現出對“穩”與“進”關係的重視。相信下一步,在實施過程中特區政府會精準把握,靈活應變,帶領社會各界蹄疾步穩,推進發展,達到預期效果。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