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香港工商界應率先謀“三變”

分享到:
2024-04-23 10:37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上週一(4月15日)香港舉行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發表致辭。

夏寶龍以“五個需要”為香港由治及興指方向、划重點。他指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香港由治及興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

夏寶龍續指:“堅信香港社會各界一定會團結一致拼經濟、謀發展,齊心協力共建香港美好家園,為香港由治及興添磚加瓦、發光發熱。”

香港因港而興、因商而活,從本質上講是一座商業城市,在香港發展歷程中,工商界一直是中流砥柱。現在,香港完成23條立法後,構建起了國安法和國安條例“雙法護佑”的格局,如同安裝了“安防系統”,任何勢力若想反中亂港並不容易。因此,香港已站在新起點上,應正視變化、調整重心,全力以赴拼經濟、謀發展。工商界應率先識變、應變、求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香港工商界應率先識變、應變、求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識變,精准看待內外環境變化

“山中方幾日,世上已千年”。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三年疫情期間,香港與世界、與內地基本上隔絕,幾乎成為“孤島”。去年一月恢復往來之後,香港某些行業的人士由於沒有及時發現內外環境變化,還是“守株待兔”,結果等來的是寂寞。這個現象,在旅遊業、零售業體現的最為明顯。

4月16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時,對夏寶龍所講的“香港由治及興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深有感觸。他說:“過去香港經歷過不同的經濟轉型期,香港人總能在轉變中抓機遇,開創新局面,創造新奇跡。香港人應該認識和面對當前大潮流的轉變,和過去的經濟轉型期一樣,不怨天不尤人,積極作為,創新創造,應變懂變。”

誠如所言,識變是應變、求變的前提。當下,香港社會至少應看到內外環境的三大變化。

其一,世界陣營對壘越來越明顯。俄烏戰爭持續兩年之久,巴以衝突攪亂中東局勢,東北亞、中亞的局部熱點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增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逼迫其他國家選邊站隊,給各經濟體之間正常的貿易關係籠罩上政治色彩。這種變化,必然給香港的經濟貿易帶來不利影響。

其二,中國經濟“換擋升級”加速。自從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挑起對華貿易戰、科技戰,到拜登政府任期即將結束的今年,美國打壓中國的策略一直未變。這令中國上上下下放棄幻想,致力於“科技自立自強”。如今,以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的堅定選擇。傳統產業正在改造提升,內地許多企業正在打造“黑燈工廠”(從原材料到成品主要由智能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按照系統指令自行完成,無須人工操作);“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去年突破1萬億元大關。

其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將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可以乾越來越多的工作。有人預言,未來人工智能將代替許多職業,包括:教師、醫生、設計師、文員、快遞員、餐廳服務員等,特別是缺乏創新的簡單重復性勞動,首當其衝被代替。

世界的變化,快於預期;精准識變,時不我待。香港工商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素來領風氣之先,應率先看到變化,引導社會各界及時識變。

應變,用新思維解決新問題

“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不能用昨天的舊思維解決今天的新問題”“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乾前人沒有乾過的事情”——夏寶龍在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致辭中的話,令人醍醐灌頂!

長和系主席李澤鉅早已洞察內外環境的變化。他多次表示,近年香港經濟“真系幾辛苦”,集團經歷了一浪又一浪的壓力測試。港府推出樓市“撤辣”政策後,長和旗下樓盤劈價售樓,及時套現。李澤鉅還多次表示,香港是家鄉,會繼續投資香港;內地市場看好,未來要積極且持續地投資內地市場。

應變,“小超人”李澤鉅突出一個“實”字和“准”字。實,體現在“變現為實”;准,體現在對香港、對內地的發展潛力認識精准。這個時代,靠投機賺錢的機會不多了,靠創新賺錢的機會增多了。“實”和“准”蘊藏著商業智慧。

應變,香港須放寬眼界。以發展經貿關係為例,香港歷來重視歐美市場,但針對陣營對壘日益明顯、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的情況,香港應把握好“穩”與“進”的節奏,對發達經濟體以“穩”為主,對新興經濟體以“進”為要。

上周,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出席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時表示,特區政府計劃在利雅得及吉隆坡設立經貿辦,香港投資推廣署會於本年度內在埃及首都開羅及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開設顧問辦事處;香港貿發局亦會在本年度內在孟加拉首都達卡和柬埔寨首都金邊開設顧問辦事處。邱應樺同時透漏,香港具備充分條件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特區政府將繼續與RCEP成員的經貿部門將利用不同平台及場合進行遊說,爭取盡早加入RCEP。

“多點佈局”體現出特區政府在拓展市場上“多向思維”。政府在經貿佈局上的這些變化,為香港工商界開拓新興經濟體的市場提供了條件,工商界應利用好這些平台,開闢新市場,拓展新空間。

求變,以創新推進發展轉型

在本月12日至13日舉行的2024數字經濟峰會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開幕致辭時表示,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從數字支付到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變企業的營運和發展方式,並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未來本港將繼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進一步推廣電子支付,並計劃推出商業版的“智方便”等,期望本港能透過發展創新科技提高競爭力,訓練出創新專業人才,並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

陳茂波提及的以上措施,是“補課”,也是“蓄能”。香港在數字經濟方面已經落後於內地,香港應該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進產業迭代更新、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手段。

去年以來,本港各種大型論壇很多。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多次表示,香港要實現產業迭代更新,應不斷探索新領域、開拓新機遇、增強新動能。在去年9月舉行的第八屆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林建岳談到香港應善用“中介人”優勢,發揮作為國內大循環“參與者”、國際大循環“促成者”的角色,在“一帶一路”沿線“刨金掘銀”。

以上求變之策,僅是“星星之火”,創新求變要形成“燎原之勢”,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工商界更是生力軍、主力軍。

在筆者看來,香港創新求變,需要在以下幾個方向加大力度。其一,創新商業模式。阿里、美團、小米、攜程都創造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賺到了盆滿鉢滿;與內地這些企業相比,香港的商業模式還比較老套。其二,創新與內地的合作方式。“制度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必修課”,香港應該創新與灣區城市的合作方式,達到取長補短、合作共贏的效果。其三,用“人工智能+”提升傳統產業。香港在人工智能的研發方面並不落後,但人工智能與產業之間結合得不好,應聚焦短板施策。其四,進軍新興產業。許多新興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都需要較大空間,香港地域狹小,是不利因素,但可以和灣區城市攜手發展,必能實現共贏。

面對深刻變化的內外環境,工商界應放寬眼界,精准識別機遇,支持和配合特區政府及時識變、積極應變、創新求變,共同書寫香港發展新傳奇。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